酒鬼酒“塑化劑事件”,引發對整個行業的食品安全擔憂。昨天,中國酒業協會發布最新聲明稱,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但“目前中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于國外相關食品標準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該協會還表示,目前中國正在研究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的標準限定。
此次“塑化劑事件”的主角酒鬼酒(000799)昨日繼續停牌。記者從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送檢結果最快將于今日公布。
有業內人士認為,白酒中含有“塑化劑”為行業普遍現象,然而目前我國白酒國家標準里對該指標卻沒有相關規定,白酒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風險。
酒鬼酒:送檢結果最快今天出來
昨天,處于此次塑化劑事件風暴眼中的酒鬼酒,繼續停牌。
據酒鬼酒公司內部工作人員透露,事發當天酒鬼酒公司就已迅速將媒體報道中涉及的50度酒鬼酒產品樣品,送到湖南省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進行塑化劑的專項檢測。“他們說需要48小時來做檢驗,所以最快應該明天(21日)出結果。”
當地質監部門酒鬼酒產品質量的調查也在繼續。對記者昨天從湘西自治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官方網站獲悉,該局已經著手開展相關問題調查核實工作,“將對媒體所反映的相關產品進行檢驗檢測,依法準確處理產品質量問題,并將結果按規程予以通告。”
中國酒業協會:重點企業塑化劑含量低于食品標準值
前天,網上瘋傳一份標稱“中國酒業協會”在今年8月20日發布的文件稱,“中國白酒制造過程中塑化劑含量均超過國家規定”,而且“行業協會在6月份便已知道"塑化劑"問題”。
“媒體對我協會《關于白酒產品塑化劑有關問題的說明》一文進行斷章取義報道,歪曲文章的真實內容。”昨天,中國酒業協會發布官方聲明,指責部分媒體的此類做法“極端不負責任”。
不過,中國酒業協會也坦承,我國白酒產品含有塑化劑成份。“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份。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
該協會表示,通過協會的大量工作和白酒企業認真重視,目前,全國白酒重點企業的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指標均低于食品標準值。
多家酒企否認“含塑”
“"所有白酒都有塑化劑"這個說法跟我們調查掌握的實際情況有出入。”昨天上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馬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該協會近期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批白酒產品都沒有檢出塑化劑。
昨天,多家白酒企業在接受采訪時紛紛撇清“塑化劑”關系。一位不愿具名的酒企員工也表示,該公司工廠今年上半年做的設備更新,更新后生產的酒已經檢不出塑化劑了。
“很久以前,公司就棄用塑料管,采用不銹鋼管道,這個比塑料的成本要高些。行業中或許會有小型企業出于成本考慮,硬件設施陳舊導致塑化劑超標,但上市公司應該不會。”金種子酒董秘金彪妯向媒體如是說。
貴州茅臺(600519,股吧)內部人士也表示,醬香白酒外包裝瓶子基本上都是陶瓷制品,唯一有可能接觸酒體的塑料制品就是瓶塞。“就這個小小的瓶塞,首先要由有塑化劑合格證的廠家生產,另外灌裝前有幾道檢驗流程,看塑化劑是否超標。”
老白干酒、古井貢酒等多家酒企也表示,“與塑化劑超標無關。”
分析
盡快制定白酒塑化劑標準
即將出爐的國家級檢測中心的檢驗報告結論是否就會帶給大家真相呢?業界坦言,目前國內還沒有一種得到公認的最科學權威的針對白酒中塑化劑物質的檢測方法。由于白酒國家標準尚未將塑化劑列入強制檢測項目,國家也沒有明確規定到底應該用哪一種方法來進行檢測。有酒企負責人表示,由于白酒國家標準里沒有塑化劑項目規定,很多企業在生產時都不會留意該指標,日常檢測中也會忽略該指標。
缺乏標準也是個大問題。白酒行業的多位專家和企業人士都對外界拿《衛生部辦公廳官員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中的規定來套白酒產品提出異議。若以食品或食品添加劑中DBP(塑化劑的主要成份)的最大殘留量為0.3mg/kg來衡量,依據中國酒業協會提供的白酒普查數據,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目前塑化劑含量最低的白酒也超標65%。因為鄰苯類物質溶于乙醇,酒精類食品顯然比其他類別食物更易被“感染”,必須設立獨立標準。
既然連統一的檢測方法都沒有,也沒有評價標準,自然是很難得出一個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結果。
據最新消息,中國酒業協會已要求衛生部門進行白酒塑化劑殘留量安全風險評估,待評估后,制定出白酒產品塑化劑安全標準。中國酒業協會還建議,應規定禁止在白酒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同時推進制定白酒產品塑化劑安全標準。(記者 歐志葵 周照 實習生 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