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碰撞
本次活動,不僅會集了大量茶商、茶配套商,也邀請了眾多國內茶界專家到場。在頒獎盛典上,這些富有行業責任感的專家權威,都不約而同地將關注的目光轉向新時期傳統茶葉的出路。就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聲音吧!
新時期,傳統茶業路在何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陸堯(居中者)
茶文化傳播需借力流通環節
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陸堯
中國社會科學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一直都特別關注茶產業的流通環節,如茶葉批發市場、茶莊、茶館、茶配套產品與相關產業等。
在茶葉生產加工階段,茶科技的拉動作用相對大些;而在流通消費階段,茶文化的作用會更大。同時,茶產業的中下游對茶文化的普及推廣意義重大。從1998年,我就提出茶館是淑女紳士的搖籃。我注意到,臺灣洞頂烏龍、大陸大佛龍井、安吉白茶、鐵觀音、普洱等多種茶葉都是通過高檔茶館傳播出去的。茶館的功能不僅在賣茶,還承擔著推廣茶文化的重要功能。例如,茶具的流行及品位提升,很多也是通過茶館進行傳播的。現在,不少茶家具也是通過茶館、茶莊這樣的渠道傳播開來。可以說,在新時期紅色元素與綠色經濟高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們要更好地普及茶文化,還是得整合好資源,多從中下游的流通環節(包括茶莊茶館、星級酒店、咖啡廳、酒吧等)入手。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 楊秀芳
茶葉承擔著多重角色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 楊秀芳
中國茶產業發展到今天,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11年我國茶園總面積3169萬畝,茶葉總產量162萬噸,茶業已成為民生產業、生態產業、健康產業。如今,茶葉作為一種健康的飲品、一種奢侈品和藝術品等多種角色供不同需求的人享用。大量的茶業正被作為一種資源被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多的茶元素將滲透到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等各個領域,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種茶、制茶歷史悠久;中國又是茶葉大國,茶樹品種豐富,茶葉加工技術多樣,茶類非常豐富,不同茶葉具有不同的品質風格和歷史文化底蘊;此外我國茶葉種植面積和總產量自2005年以來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自豪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中國還不是世界茶葉強國,茶葉總產值僅600億元左右,中國離世界茶葉強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