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做精服務業
到“十二五”末,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邁出了一大步。
黨代會報告提出“逐步提高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的目標,引發代表們的關注。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既能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又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代表說,“晉江將持續做強現代服務業增長極,布局完善服務業平臺載體,大力發展科技信息、專業市場、現代物流、跨境電商、健康養老、體育服務等業態,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升級。”
金融是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興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高建平代表表示,要加大投入,用足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吸引境內外金融企業把更多機構和業務放到福建,促進在閩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要遵循行業發展規律,加快推進金融國企改革,擴大金融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使福建金融企業在新一輪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新的制高點。要進一步支持和發揮金融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斷強化資本、人才、技術、服務等優勢,切實提高我省金融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最終給制造業帶來變革的新機遇。
“傳統產業的體量,在鯉城規模以上工業中占比50%。當前,傳統產業面臨較大困難,引導企業發展服務型制造是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泉州市鯉城區委書記黃陽春代表說,“比如海天紡織,通過互聯網,不但搭建起了為業內企業提供設計、染整等服務的平臺,而且掌握了大數據,對銷售環節進行了新的整合,減少了庫存,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
福建龍馬環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服務型制造的先行者。上半年,該企業在環衛服務領域收入達1.03億元,同比增長779.77%,占公司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10.33%。“我們企業在‘環衛裝備制造+環衛產業服務’協同發展的模式上進行的探索,帶動服務收入增加和設備銷售增長,為企業提質增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福建龍馬環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標準信息處副處長劉茶英代表說。(福建日報記者 謝賢偉 吳毓健)
【記者感言】
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
建設新福建需要什么樣的產業來支撐?黨代會報告給出的答案是: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特色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客觀要求,也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舉措。只有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才能有力推進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從而為建設新福建打下厚實的經濟基礎,掌握發展主動權。讓代表們感到自豪的是,近年來,我省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傳統產業進一步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互聯網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孕育成長,結構調整取得突破。但我們也應當看到,與發達省份相比,我省還有一定差距,構建技術先進、配套完整、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經濟升級版,還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需要“雙輪”驅動。一方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掌握更多核心關鍵技術,顯著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強化制度創新,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充分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另一方面,全面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實施質量強省戰略,不斷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推動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