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向災區獻愛心,假如你手上有28萬元現金,你會怎么做?晉江有個商人,他提著這么多現金徒步進村,挨家挨戶給最困難的災區群眾發放現金,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夜宿農村,甚至為多發一戶寧愿挨餓。四川災區的農村流傳著他的故事,就連成都街頭的出租車司機,也都在說著他的故事。他就是33歲的賴金土——晉江一家陶瓷企業的老總。
論壇熱帖:
把善款“發到最需要的人手上”令人感動
落葉中吶喊:也許有人會說,28萬元不算多啊,有的老板還捐款幾百萬呢?也許有人會說,我如果有那么多錢,我也會到災區去,也會這樣做的。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福建人是不是沒事干才跑到災區去?也許有人說,賴金土是不是想做自己的廣告?想出名啊?也許還有其他的什么原因、想達到什么目的吧?無論如何,我想賴金土們有權決定自己救助的方式,他們救助的自主權不能被剝奪。
網友來自IP:222.241.83.*:世界需要熱心腸!賴先生用他的義舉詮釋了另一種獻愛心的方式。這種方式雖不值得去效仿,但獻出自己的愛心這本身沒有錯!難道賴先生這種親歷親為的愛心捐助不令人感動嗎?見到他像“圣誕老人”一樣挨家挨戶把善款“發到最需要的人手上”這一幕會有人不為之動容嗎?
網友來自:222.70.77.*:到地震災區去,談何容易?災區余震不斷,是一個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的地方,災區道路不通,吃喝不便,有許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困難。我想賴金土們之所以這樣做,一定要和災區面對面,和災民面對面,也許是要親自去感受那種災難,去體驗災難之后的殘酷,去尋找大難之中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也許他本來就什么都沒有想,他心里想到的只是一個念頭——那就是到災區去,到災區最需要的地方去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僅此而已。
這種捐助方式成本太高了
王小梅:確保救災款物真正用于受災地區和群眾,向社會公眾交一筆明白賬,既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也是社會各界的期待。我認為賴金土拎現金到災區發放的行為實在沒有必要。
網友來自IP:222.142.61.*:賴先生的慈善行為,花費的成本太過高了。如果把善款交給慈善機構,不是省事多了嗎?利用這20多天時間一心經營,又該賺來多少錢呢?
網友來自IP:60.2.37.*:支持他捐錢的善舉,但不支持這種做法。試問,賴先生知道災區現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救命的吃和喝,特別是偏遠山區,幾千元現金在災區能買到吃的還是能買到喝的?抗震救災還是得靠組織的力量,為災區群眾送去急需的食品和藥品。如果這28萬元捐給有關機構用來籌辦物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是向群眾交一本明白賬
網友來自IP:41.209.76.*:我理解他的用心。要把錢確實送到災區群眾手里,但心善款被一些沒良心的人吞了。因此,我希望有關慈善機構,注重自身的誠信機制,做到善款來去賬目的公開、透明,以此來打消賴金土們的想法,讓更多人把錢物交給慈善機構去分發和安排。可以肯定地說,如果監督到位人們的救災捐助還會比現在多很多。
網友來自IP:116.2.185.*:賴先生用笨法子捐助善款,為我們的慈善捐助拉響了警鐘:如何讓善款捐助者的愛心捐款到每一名受災民眾手里,“發到最需要的人手上”,某些慈善機構應該好好想一想。
網友來自IP:116.4.177.*:希望我們慈善從業人員都向他學習這樣的態度,也請有類似賴金土那樣想法的慈善者們放心,黨和政府一定會做好救災物資和資金分配使用等問題,向社會公眾交一筆明白賬。
網友來自IP:220.174.141.*關鍵是增強救災款物的透明度,從上至下公開撥付賬目,讓捐款人監督,尊重他們的意愿,完備相關手續,保證救災款物科學、合理使用,使救災款物使用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