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月左右,同安一中路口將成為同安區首個二次過街路口。同安一中路口交通優化改造項目現已接近尾聲,為一中學生及周邊市民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同安一中紅綠燈路口呈Y字型,也是同安區唯一一個Y字型路口,不僅通行效率較低,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人大代表、學生家長及同安市民對此意見較大。早在幾年前,相關部門曾“會診”這一路口,提出了建設地下通道、人行天橋等建議,因地質條件復雜、資金等條件限制,這一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同安區預防辦介紹,同安一中有3000多名學生,是穿行這一路口的主力,為了保障學生過街安全,近期專家再度實地“會診”,提出了優化改造方案并獲通過,已于一個月前開始動工建設,項目預算僅30萬元左右。
路口改造優化方案包括:前移路口停車線,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增設2個二次過街安全島,寬3米長17米,行人可在此駐足;增設2個調頭車道,增大調頭車的轉彎半徑;將一中門口約410平方米的停車場改為人行道,減少對交叉路口的干擾。目前,前移停車線、安全島、調頭區施工基本完畢,正在遷移紅綠燈,預計8月20日可投用。
【相關新聞】
環城“龜速路”
變身“綠波帶”
昨日,記者從同安區預防辦獲悉,在同安區委、區政府支持下,投入約220萬元,經過5個多月的施工,3個月的試運行,同安城區的12座紅綠燈升級目前投用。試運行以來,12座城區紅綠燈路口的通行效率明顯提升,環城北路、環城西路等城區主干道通行能力大為增強,尤其緩解了城區高峰時段的道路擁堵狀況。
此次改造包括了紅綠燈倒計時改造、信號機中心聯網控制、綠波帶調優控制、關鍵路口交通流檢測和主要路口自適應控制等。
昨天下午6時,下班高峰期,記者駕車實地體驗了從同安一中路口到新民鎮政府路口不到3公里的環城路,以往開車走這段環城路起碼要20分鐘,昨天從同安一中第一個路口綠燈開始,記者先后通過了小西門路口、汀溪路口、古莊路口、安溪路口、新民鎮政府路口等,一路綠燈,幾乎沒有停頓,就暢快地走完了全程,前后耗時僅10分鐘,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
同安區預防辦介紹,這段紅綠燈集中的環城路,采用了交通信號“綠波”控制,形成“綠波帶”,大大減少了紅綠燈等待時間,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此外,在夜間平峰期,同安汽車站路口、安溪路口、燒灰路口等路口,還能根據車流變化,自動調整紅綠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