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商事主體:商事主體是指依法登記,從事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商事主體分為法人商事主體和非法人商事主體。法人商事主體包括公司企業法人、非公司企業法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非法人商事主體包括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各類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戶等。
注冊資本認繳制:改革后,除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律行政法規對特定行業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另有規定外,對法人商事主體,商事登記機關僅登記投資人認繳的注冊資本。注冊資本認繳不設定最低限額,不以注冊資本數額作為行業準入的條件,不設定設立時出資人的首次出資額及比例,不設定出資人的貨幣出資金額占注冊資本的比例,不設定出資人繳足出資的期限。
不過,資本認繳制并不意味著注冊資本就不用繳了,如果未依章程繳費,仍會被追究民事責任。
解讀
建立經營異常名錄
170項審批改后置
解讀:先領照后辦證,方便小微企業
商事改革實行“寬進嚴管”,170個項目從前置轉為后置,誰審批誰監管。對于一般性經營項目,企業取照后可直接經營,對于需要后置審批的如餐飲類經營項目,企業拿到對應《餐飲服務許可證》等審批手續后才可經營,這為小微企業創業打開了方便之門。不過,配套文件《廈門市商事登記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目錄》規定,12項涉及金融、保險、危險品等依然是需要前置審批。
解讀:著重信用體系建設
按照慣例,每年3月—6月企業需進行年檢,商事改革后,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制度,商事主體要登錄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上自助完成年報工作。同時,商事登記制度將建立經營異常名錄,對不按期提交年度報告或者通過住所無法聯系的商事主體,載入經營異常名錄。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未滿3年,商事主體可以向商事登記機關提出恢復記載。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的,由商事登記機關剔除商事主體的名稱,且不得恢復記載于商事登記簿,今后將不得擔任法人代表等職務,信用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