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6時04分,搭載169名旅客的MF892次航班平穩降落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在廈門機場海關監管下,該航班旅客高效完成通關手續,至此,廈門空港今年以來往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旅客數已突破百萬大關,比2024年提前34天。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點城市,廈門正依托區位優勢、口岸功能及海外閩籍僑胞的橋梁紐帶作用,在互聯互通領域持續取得新突破,空中通道的輻射效能顯著提升,空港航線正以更加完善的網絡覆蓋全球,尤其是覆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據悉,廈門海關持續優化通關服務,全力保障廈門空港口岸新開、復航多條國際客貨航線,目前已形成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國際(地區)航線網絡,航線總數達41條。據廈門海關統計,今年1月-5月,該關共監管保障廈門空港進出境航班1.27萬架次,進出境旅客172.45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5.26%、14.62%。
作為中國著名僑鄉,福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有著深厚的海外鄉親網絡聯結。這份血脈相連的親情與緊密的經貿人文紐帶,成為廈門空港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航線網絡最深厚的基石和最強勁的引擎。值得關注的是,今年2月14日,全國首條直飛東帝汶的國際客運航線正式落地廈門空港。如今,廈門空港每周往返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等11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直航客運航線達15條,相關的直航貨運航線達6條。今年1月-5月,廈門空港往返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航班達6654架次,同比增長21.69%,平均每周往返的航班就有333架次,構建起一條條高效便捷的“空中絲路”,用實際行動助力“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
面對持續攀升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客流,廈門機場海關全力推進“智慧旅檢”建設,通過應用出境行李無感通關、CT機智能審圖等智能化設備,有效提升了高峰時段海關監管效能與旅客通關效率,為“空中絲路”的暢通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張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