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展暨羌年慶祝活動將在茂縣舉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損的羌族文化,歷經9年保護之后,將首次集中展示成果。
羌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歷史積淀深厚,文化內涵豐富,四川是我國最大羌族聚居區。然而在9年前的地震中,羌族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及保護成果嚴重損毀。為搶救保護羌族文化,2008年10月,文化部批準設立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今年4月,保護實驗區順利通過文化部組織的第三方評估組評估驗收,被評為優秀等級。9年之后,保護實驗區的羌族文化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建設成果斐然。
據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四川在保護實驗區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文物和非遺資源普查,為羌文化的研究保存下一批珍貴的財富。同時,省非遺保護中心組織非遺專家和工作人員深入保護實驗區開展田野調查,涉及30多個羌寨的拉網式非遺資源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羌族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和瀕危程度。在保護實驗區成立以后,四川將區內非遺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與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整體保護有效結合,茂縣古羌城、北川巴拿恰羌族風情一條街等非遺基礎設施拔地而起,理縣桃坪羌寨、茂縣黑虎羌寨等大批羌寨得以重新修葺,為保護實驗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介紹,僅茂縣中國古羌城,去年就接待游客90余萬人次,解決了1200余名當地百姓就業,并帶動了周邊鄉村旅游發展。與此同時,傳習所的建設也令羌年、羌繡、羌族口弦等非遺項目實現了活態傳承,非遺進校園等活動的開展,更為非遺傳承打下了基礎。(記者 吳曉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