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安之前就聽說了這個有名的biangbiang面,這個biang字兒用拼音是打不出來的,也有用“比昂”這兩個字來代替的。biangbiang面是陜西關中的傳統風味面食,而這個biang字更是天下無雙,極富創造性。
這個面,每一根都足足有腰帶那么寬,拌上點辣椒,加上他們特有的湯料,吃起來很有嚼勁,味道獨特,香氣十足啊!
這個就是biang字的寫法,關于這個字兒的寫法,有這樣一個順口溜:“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zhang)西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辛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P>
定家小酥肉,在盛志旺麻醬釀皮鋪的隔壁,屋內屋外經常被圍得水泄不通。“綿軟入味”的小酥肉,再加上“可口”的湯汁泡飯,味道還算可以。碗小酥肉,淋上辣子,要上一碗米飯,吃著份量很足的小酥肉,喝幾口酸梅湯,很有滿足感。不過據當地朋友介紹,他們以前都是使用蒸籠做酥肉,后來可能實在生意太好,改用了現在的蒸箱。效率是提高了,但味道就沒有以前“慢工出細活”的味道好了。
葫蘆頭泡饃,最早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內有名的風味食品,主要是用豬大腸、豬肚、豬骨頭等食材做成。饃塊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吃時配以泡菜更是爽口,湯濃味醇,油香適口。而在西安,吃葫蘆頭泡饃就應該去幾乎無人不知道的“春發生”。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這是一家很多當地人都去的店。他們家的白吉饃皮薄松脆,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優質肉夾饃10元1個,味道很特別,跟樊家的不太一樣,平時口味清淡的人可能會覺得稍顯油膩。
生汆丸子湯味道很好,湯鮮味美!一碗生汆丸子湯,更像是一碗三鮮燴菜,湯開后調好味,再撒些香菜蔥末,愛吃辣的還可以放一大勺油潑辣子。首先喝一口湯,讓整個身體都熱火起來,口口都透著鮮?。∩嗳馔枰氯ハ隳鬯炙?,粉絲滑爽入味,再加上青菜營養均衡,一碗下來酣暢淋漓。
穆薩砂鍋,這還是我第一次見清真的砂鍋店,他們家的丸子砂鍋和牛尾砂鍋不錯,辣子的味道非常不錯,放到砂鍋里就更是美味了。不足之處就是環境不是很好,價格也有點小貴,24塊錢一份。
臘牛羊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西安的名小吃之一。選料精細,工藝講究,輔料齊全,火功得當。而這家劉紀孝臘牛羊肉店,羊肉和牛腱子真心好吃,因此一直都是排長隊的。
友情提示:最好買來在短時間內就吃完,一是可以在味道最好的時候品嘗,二是防止壞掉。如果是打算買點帶走,最好是讓老板給真空包裝。
桂花糕,在西羊市的一個小角落,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據當地朋友介紹,這個老板買這個桂花糕已經很多年了。而且老板將桂花糕做成一個厚厚的大圓餅狀,顧客買的時候,就用一把特制的刀切,于是整個桂花糕一周就成了齒輪狀,看上去還挺好看的。
這個桂花糕的老板,比較幽默搞笑,還特別熱情。當我把鏡頭對準桂花糕時,老板卻手持切好的桂花糕片兒,對我說:拍吧,我配合你。我覺得這樣的老板就很有意思,至少他是一個懂得自我營銷的人,他也許知道游客回頭會在互聯網對他進行宣傳。不像一些景點的商家,拒絕拍照。
涮牛肚,是西安有名的街頭小吃。把新鮮的牛肚切成片兒,用一根根的木簽或竹簽串起來,放到高湯鍋里煮熟,然后蘸上有芝麻醬、辣椒醬等佐料做成的調味汁兒,濃香勁道,美味可口。與傳統的火鍋涮牛肚、麻辣燙涮牛肚的味道有較大的區別。
五仁油茶,鮮美可口,五香味濃郁。據說做法很講究,茶粉糊入鍋要勤攪動,要用微火煮制,以免火旺煳鍋底。
軍軍綠豆糕,朋友說這個在西安當地是相當有名的,后味香醇,甜而不膩。是很多人兒時溫馨而甜美的記憶。
當然,西安的美食遠不止,我僅以一個游客身份,用短暫的時間,粗淺地寫下了這些關于西安美食的文章。更多、更好的美食,有待大家共同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