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朗伊爾(Longyearbyen)的漢森家喝茶,讓我感嘆生命的奇妙,畢竟,這兒可是人類向北定居的最前沿,再往北1300公里可就是北極點了。在這片地區,北極熊比人更多,我當然是指那些標本。但在這一望無際的冰原上,活的北極熊數量自然也是遠高于常駐人口。極地,本不就是它們的家園嗎。
北極的冰山
王者的回歸
就在去往斯瓦爾巴博物館的路上,那些熊出沒的警告牌提醒我上述事實絕非虛構。
斯瓦爾巴博物館介紹了北極地區動植物幾百年來的變遷,該館曾獲得歐洲博物館最高榮譽獎。這里自然不乏關于北極熊的故事。在北極無盡的海冰雪原上,北極熊挖雪洞撫養小熊、在海冰上獵殺海豹,孤獨而優雅地漫步。
再次回到溫暖的沙發上,這次漢森在紅茶里加足了桂皮粉和牛奶。我們自然很愿意和當地居民談談北極熊。漢森是小城里一家醫院的醫生。深邃的眼眸和極地傍晚深藍色的天空一模一樣,他指指餐廳冰箱上的北極熊玩偶:“我可從沒獵殺過一只,只好擺上這玩意兒啦。”過去家家戶戶都有北極熊標本,家家都有來復槍。男人們會去獵殺北極熊,甚至在公共場所也會有專門放置獵槍的地方,就好像北極熊的威脅無處不在似的。
漢森顯然并不認為這些北極熊會給今天的人們帶來太大的威脅。
可事實也許并不是這樣,它們通常不會主動傷害人類,而是對海豹和海象更感興趣。“可人類有時候也許更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在遠離人類文明中心的偏遠地方。”“當然現在沒人去獵殺啦,可過去的錯誤留給小城無數的北極熊標本,就像一個個小型的紀念碑,隨時隨地提醒著我們。”
北極熊現在可是受法律保護的瀕危動物。這其中,人類的直接獵殺是其中一個原因,但真正的威脅來自間接的食物鏈問題。很不幸,原因還是來自人類:北極生物鏈的最末端的磷蝦因污染而逐年減少,以磷蝦為生的海豹和鳥類也相應減少,于是這自然也影響到了北極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