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泉州抗疫日志】:風雨兼程 50萬包中藥湯劑送往抗疫一線

來源:閩南網 2022-03-26 16:56 http://www.413629.com/

開欄語

  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歲月,也不會永遠靜好如初。泉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工作、生活。

  面對如此變故,在這座古老而又愛拼敢贏的城市,我們聽到許多故事值得書寫,我們看到許多情景值得記錄。

  有種心理,叫堅毅剛強。有種人群,叫逆向而行。

  只要萬眾齊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只要心中有愛,做好各自應有奉獻,相信,風雨之后的彩虹,定當更加絢麗溫暖!

  閩南網3月26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洪方博濤 通訊員 陳瑋銘 文/圖/視頻)風雨兼程,50萬包中藥預防湯劑送往抗疫一線和封控區。

  根據泉州市防控疫情應急指揮部統一部署,為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作用,有效預防新冠肺炎,泉州市衛健委組織開展了此次配送新冠肺炎預防中藥的行動。共為8萬多人,送去了50多萬包中藥湯劑。而泉州市中醫院承擔了此次中藥湯劑包的生產和配送任務。

12

配送中藥湯劑的車輛正在裝車

送藥的車隊(中醫院供圖)

  3月23日送藥首日,記者跟隨泉州市中醫院的救護車,出發前往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泉州市傳染病醫院、海絲博雅酒店、泉州市120急救中心。為一線的醫護人員送去中藥湯劑,共計13000多包。

  12時45分許,從泉州市中醫院出發,13時10分許到達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由于中藥都是湯劑,較重,當工作人員從車上卸載下9000包的中藥,再運送至醫院藥房時,已經是大汗淋漓了。運送人員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點。

志愿者在搬運中藥

工作人員搬運中藥

10天未見,連文元趁送藥與在做流調的妻子匆匆見一面

  泉州市中醫院辦公室干事連文元,全程參與此次配送行動,自從疫情發生后,他和妻子各自奮戰在抗疫一線。妻子小廖是泉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她剛好被派到該酒店做流調工作。趁著來送藥的機會,時隔10天未見的夫妻倆第一次見上了面。匆匆一見,又要分開了。

  最后一站是泉州市120急救中心,該單位位于封控區內,記者了解到,他們的許多救護車都轉運過確診的病人。“一線醫護人員真的很危險,但又必須沖在最前面……”連文元說,醫院加班加點熬制中藥,就是為了盡快將這些中藥湯劑送到一線醫護人員的手中。

  3月24日—26日,送藥行動委托給公益協會進行,連日來,他們出動了70多車次,140人次的志愿者,將藥分別送到了豐澤區、鯉城區、洛江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多個街道和社區的封控區內,并將中藥由封控區內的志愿者分發到居民手中。

志愿者在雨中幫忙護藥、送藥

市民喝到中藥湯劑,在朋友圈曬圖(網友供圖)

  據了解,泉州市根據國家、省發布的最新版防治方案,結合泉州市地域氣候特點擬定的中藥預防湯劑包,主要功效是益氣解表化濕、清熱解毒,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同時也可以抑制病毒的復制,對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均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內坑鎮:全面實施教育提質趕超行動
  • 德化賣瓜人勇救落水男孩,社會正能量直接拉
  • 25653.69平方米!安溪又一安置區正式開工!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世遺少年說|江俞羲:千年梨園戲 童聲傳新韻(視頻)
    世遺少年說|江俞羲:千年梨園戲 童聲傳新韻(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人社部:個人養老金領取時需要繳納3%個人 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研討會舉行 李干 莆田港口首次直接出口巨型輪胎 以下哪一項屬于消防員的職責范疇?螞蟻新 南平:“我們有責任用所學反哺鄉村” 福建4地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 晉江:文體旅融合繪就縣域發展新圖景 龍巖:讓群眾健康更有“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