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
近年來,豐澤區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健全建強公共文化服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推廣上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探索各種非遺文化方面的有益嘗試,舉辦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一方面是踐行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群眾對非遺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將非遺文化融入豐澤居民的生活,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內涵。
舉辦“海絲”民俗文化節,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設立豐澤區非遺館,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設立梨園戲傳承基地,培養梨園傳承者
泉州少林寺祈福健步跑,助力少林文化傳承
非遺文化公益講座,讓非遺走進大眾生活
2020年6月13日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讓我們一起走近豐澤非遺記憶,
在這幅優美恬靜的非遺畫卷中,
肆意打開賡續已久的歷史記憶吧!
《非遺記憶—豐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巡禮》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理念、
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
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泉州,古稱“刺桐”,
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晉年間,
大量中原人南遷聚居晉江兩岸,
帶來了燦爛的中原文化。
自唐宋以來,
世界各地人士尋著海上絲綢之路紛至沓來,
在此繁衍生息、習俗互鑒、生活貿易。
這些豐富可供觀察、游覽、欣賞的人文樣本,
正是泉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
最重要、最根本的遺產證物。
當代豐澤,
無論是中原文化的古老遺風,
或是外來文化的傳播融匯,
都能從文物古跡或民俗民風中尋找到它們的印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隨著“一帶一路”文明煥發新生,
泉州文化更加自豪地矗立在世人面前。
當我們遁尋著豐澤守藝人的腳步,
在傳統禮俗中品味著特色古意,
在多元文化中感受著非遺魅力,
心中總有陣陣暖流淌過。
因為正是這些獨一無二的瑰寶,
讓世界給予泉州更多的肯定與矚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