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4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吳德月)7月11日下午,由豐澤區文體旅游局主辦,泉州市茶文化研究會、茗山茶村清源茶院承辦的“蔡襄與清源茶史研討會”在茗山茶村清源茶院舉行。泉州市政協副主席李冀平、豐澤區政府洪奕蓉副區長等領導嘉賓及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
研討會上,泉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文山介紹了清源茶史,廈門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鄭學檬、福建省文化廳原副廳長莊晏成、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兼發展與促進部部長陳敘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李冀平、泉州師院陳桂炳教授、泉州市文廣新局社文科原科長謝萬智、安溪縣茶果局原局長蔡建明等專家學者圍繞“蔡襄與清源茶史”主題展開研討交流,梳理清源茶文化淵源,深入挖掘蔡襄與清源茶的歷史關系,豐富清源茶的歷史內涵。
豐澤區文體旅游局局長王少容在致辭時表示,清源茶歷史悠久,清源茶文化源遠流長,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促成各位專家學者的交流和學術研討,推動清源茶文化的深入研究,進一步豐富豐澤的歷史文化內涵。
“清源山茶,實為閩南烏龍的始祖。但以前只停留在口口相傳,沒有資料佐證。廈門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鄭學檬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找到了關于清源山茶的史料記載,對傳承和發展清源山茶有很大的幫助。”泉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文山說道,蔡襄與清源茶史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將為推動清源茶文化研究,促進清源茶文化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清源茶史
清源種茶已有千年歷史,是泉州種茶的發源地之一,清源茶為豐澤第一茶。清源山海拔約五百米,山雖不高,但長年云蒸霞蔚,厥土滋潤,種茶歷史悠久,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據考證,宋元時期,清源茶就與德化瓷一起,隨商船從刺桐港出海遠銷,茶葉與瓷器等量齊觀,故“海上絲綢之路”又稱“茶瓷之路”。由此,清源茶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之一。至明代末年,清源茶與武夷巖茶齊名,為當時福建省可與全國名茶爭衡角勝者。
清末進士黃摶扶退隱泉州后創辦清源種茶公司,在清源山清源洞附近開墾茶園,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宋樹”為品牌的清源茶,在菲律賓的嘉年華會獲金獎,從此聞名海內外。2011年12月,清源山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