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安溪 > 民生社會 > 正文

安溪:全民戴口罩 共筑防疫墻

來源:閩南網 2022-11-21 10:44 http://www.413629.com/

  為切實防范新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傳播流行,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個人防護意識,近日,安溪印發《安溪縣“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動方案》,發布《關于開展“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動的倡議書》,并持續組織開展“全民戴口罩”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

  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廣大市民朋友紛紛爭當“全民戴口罩”的“踐行者”“傳播者”“倡導者”,把佩戴口罩當成一種義務,助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發放倡議書 營造文明風尚

  “小朋友,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哦。”“謝謝阿姨!”在安溪縣人民廣場,安溪縣茜茜公益協會的志愿者們細心地提醒未佩戴口罩的小朋友戴上口罩。

  自安溪縣組織開展“全民戴口罩”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以來,安溪縣茜茜公益協會、安溪義工協會、陽光公益協會、藍天救援中心、茶鄉退役軍人志愿服務大隊等志愿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紛紛化身防疫宣傳勸導員,走進城區商場超市、沿街商鋪、農貿市場等人群密集場所分發倡議書,提醒市民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并為沒有佩戴口罩的市民送上口罩,提醒他們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除了城區外,安溪蘆田鎮、蓬萊鎮、尚卿鄉、祥華鄉、大坪鄉……各鄉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也紛紛走上街頭,發放倡議書和溫馨提示卡,提醒群眾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口罩雖小,作用很大,口罩雖輕,責任很重。安溪縣委文明辦副主任黃芳妹介紹,目前,安溪城區內已發放倡議書3萬多份,口罩5000多個。“接下來,我們會動員各條戰線力量,多載體、多方式、多渠道地對未按要求佩戴口罩的行為進行溫馨提醒、友善勸導,把‘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動作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舉措和重點工作,常抓不懈,引導群眾強化防護意識。”黃芳妹說。

  線上+線下 造濃社會氛圍

  “請廣大村民朋友們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在安溪各鄉鎮街道上,一臺臺“閩南語+普通話”的“村村響”廣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疫情防控信息和相關知識,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懸掛著倡導戴口罩出行的宣傳橫幅。

  “防疫措施千萬條,佩戴口罩第一條”“做好自我防護,支持疫情防控”……在安溪的政務大廳、社區、小區、商圈等場所,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關于佩戴口罩出行的宣傳標語。

  一條條橫幅,一個個喇叭,一塊塊電子顯示屏,一輛輛宣傳車,既接地氣又飽含正能量的宣傳,讓戴口罩出行的意識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安溪還通過各種媒體平臺,推出《全民佩戴口罩 文明出行》《疫情防控不放松,安溪市民要做好》《“罩”顧自己!》等短視頻,多角度、深層次、立體式開展網絡宣傳引導活動,切實推動工作形成聲勢。

志愿者們上街為群眾分發“全民戴口罩”倡議書 黃東華/攝

  安溪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安溪將發揮“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作用,持續宣傳“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等防疫科普知識,增強全民公共衛生意識。(黃如瑩)

責任編輯:連培煌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進入內外裝修 鵬峰中學教學綜合樓預計9月投
  •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南安戶籍便民服務成
  • 泉州泉港:百香果園迎豐收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人社部:個人養老金領取時需要繳納3%個人 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研討會舉行 李干 莆田港口首次直接出口巨型輪胎 以下哪一項屬于消防員的職責范疇?螞蟻新 南平:“我們有責任用所學反哺鄉村” 福建4地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 晉江:文體旅融合繪就縣域發展新圖景 龍巖:讓群眾健康更有“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