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則不立。對于企業而言,也是一樣。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10680條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信息,有5250名嚴重失信企業和2384戶失信企業。企業只要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即可被認定為失信企業。一是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二是近年來因違法被工商部門處罰的企業;三是法院等有關部門交換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正在我市逐步形成——
2014年,我市開始推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將每年一度的企業年檢改為年度報告公示。“寬進嚴管”之下,針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約束管理,逐漸取代原來的執法監管模式。
“從被動年檢到主動公示的轉變,其實對企業自身的信用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工商局企監科科長羅術禮說,“企業如果失信,就是信用記錄有了黑點。企業信用評價結果的運用導向,就是要讓失信者寸步難行,不讓‘臉黑皮厚’的企業再有生存空間。”
人無信,則不立。企業無信,則不達。信用,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
A 年報不公示 信用打折扣銀行賬戶為何被凍結?
陳姍姍沒想到,由于企業年報沒有及時公示,自己公司的銀行賬戶居然被凍結了。
年輕的姍姍經營著一家婚慶公司,她平時忙于公司的主業,工商稅務的事情都交由會計辦理。2015年是我市進行企業年報公示的第一年,姍姍收到通知后,并沒有太在意,而是交代給了會計,對于年報公示的截至時間并未留意。
下半年是婚慶市場的旺季,在一次收款后要辦理轉賬時,工作人員卻意外地發現,公司賬戶的U盾“失靈”了,所有業務都無法正常進行。
跑到銀行一問,姍姍才知道,原來是由于企業沒有及時進行年報公示,已被列入異常名錄,從而導致征信受限。
情急之下,姍姍和公司的會計趕緊跑到工商部門申請移出異常名錄。申請成功后,經營狀態恢復正常,銀行才予以辦理承兌業務。
“不過原來辦理的自動扣款、關聯之類的業務都要重新申請了,特別麻煩。這次真的讓我們好好記住了教訓。”姍姍說。
和姍姍一樣,從事家電貿易的何文鋒也是將申報工作都交由會計辦理。當他從會計口中得知,公司因為沒有及時年報,被納入經營異常名單,并且影響到公司銀行賬戶年審時,何文鋒急了。
會計老施解釋道,自己明明已經在規定日期前進行了申報。“會不會是第一次操作,對系統不熟悉,所以在沒有申報成功的情況下,誤以為自己申報成功了呢?”老施心里犯著嘀咕。
雖然公司現在已經移出了經營異常名錄,但是,何文鋒心里還是有些擔心:現在企業參加招投標,企業信用都是重要的考評項目,小小的一份年報,看來千萬馬虎不得啊。 “免檢企業”不是終身制
提到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單,李金棟一再搖頭:“我們最重視的就是誠信經營,沒想到這次居然栽了個大跟頭。”老李是國企管理人員出身,從事設備制造行業幾十年,如今已年近六旬。
最初知道自己的公司上了異常名錄,老李還是從合作伙伴處得知的。今年春節前,公司要購買一批原材料,在要求對方開具發票時,合作伙伴從系統里發現,老李經營的非標設備公司居然戴上了“經營異常”的“帽子”。
得知這一消息,老李懵了:“我們企業不是辦得好好的嗎?怎么就經營異常了。”公司會計黃娟到工商局一問,這才知道,原來是企業2014年度的年報沒有公示。
這么一說,老李可算想起來了。作為誠信經營企業,2013年,老李的公司獲得了“免檢”資格,當年度可免予工商年檢。2014年,恰逢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啟動年,企業年檢終止,年報公示尚未開啟。老李當時也沒太在意,沒有注意看工商部門頒發的免檢證書時效僅有1年,眼看著連續兩年都不用年檢,老李還以為自己的企業“終身免檢”了。
2015年,工商部門通知企業應在規定時間內,對企業年報進行公示。恰恰就在這個期間,在公司干了幾十年的老會計由于身體原因,提出辭職。加上老李當時工商注冊登記時找的是代理公司辦理,工商部門調取聯系人信息進行通知時,也未能聯系上老李和會計人員。
就這樣,由于沒有及時進行年報公示,老李的公司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這對于一向信字當頭的老李而言,怎能允許企業經營出現這樣的“污點”,他趕緊安排公司會計去到白沙工商所,按照有關程序要求,補報相關材料,申請將企業移出異常經營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