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在強降水過程結束后,要特別注意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如果果蔬作物排澇未結束,要抓緊時間繼續排澇,防治病蟲害,同時要加強松土,增施葉面肥”……持續性強降雨天氣過后,各級農業部門及時組織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做好生產自救,全面恢復災后農業生產。
6月11日到18日,我市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過程,部分縣(市)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過程雨量150~250毫米,局部最大280~320毫米。
災害發生后,各級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災區,指導農民全面恢復災后農業生產。對受淹農田和早中稻、蔬菜、果園、茶園等要及時清溝排水,防積水引發漬澇災害,抓緊排水降漬,及時改種補種,能保則保,宜補則補,需改即改,以免影響作物產量;對成熟蔬菜等作物要及時組織搶收;對蔬菜大棚、畜禽欄舍等設施要及時加固,防強降水引起倒塌造成損失;對受災作物,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做到應管盡管,促進正常生長;對水毀農田,盡快整理修復,恢復生產能力;對暴雨損毀的堤壩、漁船、魚塘和養殖設施,多方籌集資金,盡快加以修復;對洪水沖走的魚苗,組織和幫助養殖戶及時補苗;對漁區養殖戶被淹和損壞的池塘要及時消毒,做好水質檢測工作,防止災后疫病的發生。
與此同時,各地農業部門加強對受災養殖場戶的生產服務和技術指導,及時做好補欄畜禽的種苗調運工作;加強災區動物疫病和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防治,防止災后動植物重大疫病和病蟲害暴發流行;對已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受害作物,督促保險機構盡快理賠到戶;想方設法組織好救災種子、種苗、化肥、柴油、農藥、疫苗等生產資料的調劑和調運,為恢復生產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