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章微 童正忠/文
王浩志/圖
濃綠山水,一曲春歌 本報記者航拍于福州市區
【核心提示】 幾個月前,中科院院士汪精云來榕開會,望著滿眼翠綠的街景,他贊嘆不已,說,“綠色程度越高,生態文明程度也越高,福建生態文明走在全國前列?!?BR>
汪精云院士是生態學家,走了世界許多地方。他的這番評價很能表明福建的生態質量。
早在2001年,我省就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態省建設構想。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調研“生態省”戰略時指出:“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痹谒笇苿酉拢=ㄉ鷳B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當年即通過國家環??偩终撟C,我省成為全國首批生態省試點省份。
此后,建設生態省的接力棒一任傳一任。如今,我省森林覆蓋率連續9年全國第一,是全國唯一水、大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生態福建”正成為展示給世界最美麗的綠色名片,成為跨越發展的有力支撐。
畫面一
“多種樹種花,空氣變好了,
環境更漂亮了” 老陳是福州園林部門一名普通的綠化工人。去年,福州街頭綠化大改造,他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加班是家常便飯,可老陳總是樂呵呵的。他說:“生活在福州,多種樹、種花,空氣變好了,環境變漂亮了,自己也舒服!”
去年全省造林綠化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孫春蘭說:“福建各級黨政領導不能總把福建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一掛在嘴上,陶醉其中,必須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這個‘第一’所帶來的好處和實惠,這才是造林綠化的本質目的?!?BR>
原來,多年來,福建造林綠化的重點在山區、林區,而在城市、城鄉接合部、鄉村、交通道路兩側、工業園區等造林綠化的力度不夠。為此,去年3月,一個以人為本、為民求惠的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四綠工程”在全省拉開序幕。
一年過去了,全省“四綠”工程共投入資金68.46億元,植樹14793.25萬株,市縣共新增公園54個、中心綠地175個;創建綠色鄉鎮317個、綠色村莊1319個;綠色通道新增綠化里程3705.6公里;綠色屏障完成“三沿一環”造林綠化71.8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3.86萬畝。
“福州綠化一天一個樣,
我們就像住在公園里” 綠色帶來的實惠百姓感受最直觀。家在福州八一七路五洲大廈的田女士說:“我們就像住在公園里?!奔覍γ婢褪鞘「方纸枪珗@,斜對面是鼓樓街角公園,背后聚春園前還有一處街角公園。每天最愜意的事,就是飯后在公園散步。
而家住福州華林路的陳依伯更是激動:“福州綠化一天一個模樣,高架橋下‘穿綠衣’,街頭擺盆景,鮮花上墻……春夏有花、秋冬有景,花樣變著來,看都看不膩。”
拆墻透綠、見縫插綠……越來越多人感受到“步行10~15分鐘就能看到綠地”。據統計,我省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0.8平方米。福州捧回全國綠化最高獎“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廈門、泉州成為“國家花園城市”。
綠色不僅是青山綠地,更帶來了干凈的水質和優良的空氣。去年,全省12條主要河流水質繼續保持為優,9個設區市空氣質量均為優良,我省成為全國唯一水、大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百姓的生活品質在綠色中提升,難怪有外地游客羨慕地說:“福建的水和空氣,都是‘綠’的,可以灌裝出口。”
為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省長黃小晶今年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不遺余力、鞠躬盡瘁抓環保,一屆接著一屆干,兌現生態省的承諾,誓把青山綠水保護好?!?BR>
畫面二
種藥更值錢,百姓不砍樹了 昨日,記者致電三明三元區巖前鎮吉口村鄭德希,他正在自家林子里套種的草珊瑚地里鋤草。老鄭種的30多畝草珊瑚年底就可以采收,預計可采收干品5000多公斤,按一公斤市價6~7元,可增加收入3萬多元。
在種草珊瑚之前,老鄭總守著林改分到的30畝杉木林,打算等它們成材就賣了。而現在,老鄭不賣林子了。他說:“草珊瑚喜陰,必須種在樹下,種草珊瑚比賣樹掙錢多,把樹留著不是更好?”去年,老鄭用林權抵押貸款,又租了同村人家30畝天然林,打算擴大草珊瑚種植。
如今,三元區在樹林下套種草珊瑚近萬畝,一畝林地可以給林農帶來近千元的收益。“草珊瑚的收入遠遠高于種植林業的收入,且草珊瑚是一種林下植被,林毀草珊瑚也跟著滅亡,林農自然而然地會保護上層林木?!辈萆汉髁窒略耘嗉夹g研究主持人、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梁一池告訴記者,“林農意識到保護生態的好處,科學經營、可持續經營的弦繃得比誰都緊?!?BR>
據統計,2010年全省林業產值達1673億元,居全國前列。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年增長近20%,一些主要林區的農戶從林業發展中獲得的收入已占其家庭收入近一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提出,森林福建建設應該把建設生態文明、生態省結合起來,要探索保護與發展相結合模式,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畫面三
“把福建建成生態省,關鍵之一就是要保持水土” 龍巖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水土流失歷史之長、面積之廣、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然而,當年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長汀河田鎮,經過長期治理,過去紅壤裸露的“火焰山”變成了“綠滿山,果飄香”,被譽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長汀從水土流失冠軍到治理典范,跟我省生態省建設分不開?!睍r任長汀縣水保局局長的鐘炳林說,2000年初,省委省政府將長汀縣百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01年10月,時任省長習近平到河田鎮調研后說:“把福建建成生態省,關鍵之一就是要保持水土。”在我省推進生態省建設進程中,全省各部門合力,給政策,出錢、出技術,才有了長汀如今的“綠滿山”。
2009年底,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長汀縣水土流失面積46.06萬畝,比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前的1999年的110.65萬畝減少64.59萬畝。
長汀三洲鄉曾坊村村民李木洪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受益者。他說,治理水土流失前,到處都是光頭山,山上蓄不住水。2000年,縣里出補貼,鼓勵村民上山種樹、種草。于是他承包山場,種果樹、養牧草,建豬場、挖沼氣池,草喂豬、豬下糞、糞變沼肥、肥果樹,形成生態循環鏈。如今,不僅山綠了,山泉水長年不斷,他家去年純收入二十多萬元。如今,這位43歲的農民還到縣城買了房子、店鋪,他說:“沒想到治理水土流失,會讓我的日子過得這么好。”
福建省東南競爭力研究院院長王開明說,好的生態意味著擁有好的投資環境,安定的社會和富足的人民。
揭秘
福建生態省戰略決策背后 福建生態省建設能有今天的成效,離不開當年的科學決策。
早在2001年,我省就前瞻性地提出生態省建設構想,并開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生態保護調查。
曾參與我省生態省建設前期調研的王開明說,2001年,海南、吉林、黑龍江三省通過國家環保總局批準,成為生態省建設試點省。時任省長習近平在省長辦公會上說,我們福建生態環境不比他們差,要加緊研究,盡快申報。此后,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經過調研,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研究方案,不到一個星期就得到批示,各部門加緊編撰我省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
當時不少人連生態是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認為搞生態建設會影響經濟建設。在這種背景下,2001年我省就提出生態省建設,并迅速推進,是相當有戰略眼光和前瞻性的。
從提出生態省建設,到成為生態省試點省份,我省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2002年,我省成立了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習近平任組長。我省還請來國內專家實地考察,為生態福建建設征詢意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北大、清華等的17位專家(其中8名院士)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當年8月,習近平帶著《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北上,參加國家環??偩值恼撟C會。在論證會上,習近平指出,圍繞生態省建設,主要抓四個方面:一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經濟,二促進人和自然協調與和諧,三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四創建文明進步的生態文化。我省生態省綱要被國家環??偩指叨仍u價,并成為全國首批生態省試點省份。
2004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臺《福建省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標志著生態省建設正式啟動。2010年1月,《福建生態功能區劃》出臺。當前,福建省加快推進生態省建設,已將造林綠化列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重點項目建設戰役之一,將推進城鄉綠化建設列為今年為民辦實事之一,大力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建設。
“生態省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浩大工程”。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院原院長鄭達賢說,生態省的建設是項持續性工作,不是短時間能看到效果的,要把眼光放遠一點,等生態福建建成后,福建的發展后勁將更強。
責任編輯:鐵板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