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麗鄉村創建示范點——福鼎市硤門畬族鄉柏洋村。 徐烽 鄭霄 攝
寧德市區一瞥。徐烽 葉著 攝
五年來,我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5%。中心城市主城區面積從22.8平方公里拓展到34.2平方公里,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森林覆蓋率67.18%,森林蓄積量4422.26萬立方米。省級生態縣(市、區)創建實現全覆蓋;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40個,打造美麗鄉村景觀帶19條,國家級傳統村落數量居全省第一。
五年來,我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5%。中心城市主城區面積從22.8平方公里拓展到34.2平方公里,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森林覆蓋率67.18%,森林蓄積量4422.26萬立方米。省級生態縣(市、區)創建實現全覆蓋;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40個,打造美麗鄉村景觀帶19條,國家級傳統村落數量居全省第一。
這五年,是我市城鄉建設辛勤耕耘的五年,也是滿載收獲的五年。如今的寧德,路更寬了,樓更靚了,景更美了。
城市更美好
冬日清晨,漫步在沈海高速公路寧德市區高架橋下的“綠色長廊”,草木蔥蘢,鳥語花香。誰也想不到,這里的景象曾是那般臟亂差。
結合“創園”和中心城區環境整治,近年來,我市大門山公園、南北港公園木棧道等逐步建成,為市民增添了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綠色戶外空間。
城市變花園,處處是風景。2014年9月,我市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這為我市又添了一張靚麗的名片。2015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212公頃,園林綠地面積達到1125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到396公頃,城市生態環境進一步提高。2016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名單公布,我市榜上有名。
這五年,我市在推進城市建設中,改善的不僅有生態環境,還有人居環境。黃白相間,窗明幾凈,鮮花綠草,相映成趣,這是在我市保障性住房金馬小區一期項目見到的場景。
“小區有綠化,有保安,房子戶型又好,我很滿意。”入住金涵小區一年的俞先生與家人在小區花園散步時說道。
與此同時,萬達廣場、寶信廣場二期、紅星美凱龍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與五年前相比,市民們休閑購物有了更多的場所選擇,這不僅改變了市民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鄉村更美麗
除了城市建成區面不斷擴大,農村也越變越美。美麗鄉村串點成線、連線成面,舊貌換新顏。霍童古鎮如詩如畫,游人如織;福安廉村環境古樸、獨具特色;屏南漈下鄉村秀美、歷史風情濃郁……
2016年“五一”假期,我市各旅游景區迎來眾多周邊地區游客。人們或徜徉在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或漫步在環境優美的鄉村景點,皆沉浸在這座城市的美景中。“如今的寧德,變化很大,城市與鄉村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來自江西的馮女士說,這是她來寧德旅游的最大感觸。
“十二五”以來,我市深化城鄉環境整治“點線面”攻堅計劃,2012年起我市按照農村社區規劃整治建設“七個好”要求,推動了蕉城區霍童鎮外表村、邑坂村、九都鎮貴村等一批村莊開展環境整治工作,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在此基礎上,2014年起我市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至2015年共推進265個村莊實施了“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設。2016年12月,在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中,我市32個村落上榜,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五年來,全市村莊新增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新增農村污水處理設施30處,新建污水管網26公里。此外,我市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賽岐、太姥山兩個小“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年行動計劃獲批,全市29個省市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實施項目499個。
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全域美”的轉變,美麗鄉村各有特點,千姿百態。五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下,我市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設施更完善
“寧連高速開通后,極大地便利周寧、柘榮、壽寧等山區縣病患到市醫院東僑院區就診。從寧德東下,是目前最快到達市醫院東僑院區的通道,對于時間就是生命的搶救工作而言,是一條綠色生命通道。”市醫院副院長朱忠壽說道。
不僅如此,寧連高速順利通車,寧德東匝道收費站也隨之啟用,同時增加兩位一條寧德通向福州快速通道外,周寧、壽寧、柘榮等地群眾搭乘火車也更加省時便捷。
還有一些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繼續夯實。城鄉公廁建設全面鋪開,實現每步行15分鐘均有一座公廁的目標。至2020年,全市2134個行政村,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100%,農村生活環境衛生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污水垃圾治理設施加快建設,中心城區已有兩座污水處理廠,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鄉鎮垃圾轉運系統已基本建成;新區雨污分流建設如期完成,舊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推進。舊城區6個低洼易澇區域治理已經完成,防洪排澇安全體系建設加快,完成南大塘排洪渠、后崗溪排洪渠以及城區疏浚工程,城區防洪排澇能力得到提升。
城鄉環境是一個地區的窗口,是一張無聲的名片,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文明。如今,我市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為我市群眾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為城鄉發展夯實了基礎,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一幅宜居宜業的寧德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