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復線寧連高速濱海特大橋和杭深鐵路寧德特大橋平行跨越海上,甚是壯觀。
青拓集團實驗室。丁立凡 攝
福鼎化油器企業機器人加工生產線。記者 王志凌 攝
福鼎白茶生產場景。記者 李民雄 攝
【核心提示】過去的五年,是寧德綜合實力躍升晉位的五年。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先后突破千億元和1500億元,年均增長10.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
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先后突破百億元,均前移至全省第七位,區域經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過去的五年,是寧德綜合實力躍升晉位的五年。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先后突破千億元和1500億元大關,年均增長10.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
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先后突破百億元,均前移至全省第七位,區域經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一項項成就令人矚目,一串串數據擲地有聲。五年來,為把寧德建成福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新增長極,躋身全省發展的第二方陣,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寧德市持續強化政策引導,突出項目帶動,深入實施“環三”規劃,工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傳統農業加速產業化,經濟建設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項目建設持續推進
“寧德新能源鋰電池二期建成投產、三期加快建設;寧連高速全線通車;金涵小區三期保障房項目初具規模……”2016年,新增“五個一批”項目412個,總投資3375億元。實施市在建重點項目280個,完成投資660億元,其中年度投資額超10億元項目10個。列入省行動計劃在建重大項目127個,完成投資228億元。千億招商計劃順利實現,對接簽約項目155個,總投資1175億元。
五年來,寧德市始終牢記習總書記對寧德“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的殷切囑托,深入實施“五大戰役”重點行動計劃、“六項提升工程”,按照“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的思路,注重從產業鏈策劃生成項目,吸引了一大批投資大、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優、產業帶動強、社會責任強的資源節約型大項目、好項目在閩東落戶。
為保證項目落得實、建得快、發展好,寧德市持續落實重大項目建設“路線圖”和首席責任人、“五個一”“六比六看”等工作機制;相關要素保障部門重心下移、窗口前移,加強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和水、電、路、通信設施配套;強化督查考核,結合“四下基層”、“三轉一加強”等活動,定期深入重點項目一線,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補齊要素短板,加速階段轉化,形成推動項目接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從“村村通客車”到“縣縣通高速”,從農田水利到港口碼頭,從造福工程到保障性住房……過去五年,寧德市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涵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民生實事等多個領域,不斷刷新著寧德市項目建設的歷史,為寧德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高新產業集聚發展
“經過半年的穩定運行和數字化分析,運用數字化中試中心優化后的各項指標指導的產業化生產,使原料的有效提取率提升30%,減少了原料和動力資源浪費。”日前,在安發(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中試中心,工作人員正馬不停蹄地開展中試試驗。該企業項目副總監鄭春源介紹,自正式投產以來,安發生物咬住創新驅動不放松,保持著產、銷、稅的穩定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底,累計實現工業生產總值近30億元,2016年,預計工業產值有望較2013年增長2.5倍。
五年來,得益于“三維”對接,寧德市持續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立足環三都澳區域資源優勢,寧德市堅持核、風、水、太陽能、生物質能多元并舉,重點推進寧德核電站工程、陸上風電場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鋰離子電池,形成了以寧德核電、寧德新能源為龍頭的產業集群。
新型材料制造方面形成了以福安青拓集團、蕉城聯德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成為寧德市目前產值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醫藥制造業形成了以柘榮海西藥城為重點,古田、福鼎各具特色的“一城兩基地”發展格局。行業龍頭企業有2015年4月在創業板上市的廣生堂藥業以及力捷迅藥業、古田藥業、康樂藥業。化工工業初步形成了化肥、農藥、無機鹽、有機化工等八大類50多種產品。
目前,寧德市高新技術企業達29家,2016年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眾創空間5家。2016年,冶金新材料、鋰電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275億元、增長30%,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20%。
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這一批鱘魚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取卵了。周寧水質好,養殖的鱘魚品質佳,銷售前景廣闊。”日前,在周寧鐘山橋鱘魚養殖基地的倉庫區,基地負責人陳明樂看著水池里一條條身形巨大的鱘魚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周寧縣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及高山獨特地理氣候特點,加快調整和優化漁業產業結構,實現養殖模式的多樣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2016年,該縣漁業總產量達3200多噸,漁業總產值1.1億元,漁業在該縣大農業中占比逐年提高。
立足特色農業基礎,大念“山海田經”。過去五年,寧德市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各地發揮區域優勢,進一步加強政府引導和市場服務,茶葉、食用菌、水果、中藥材、水產品等農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幾大特色產業基本形成基地化、規模化生產經營格局。目前,寧德市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14家。2015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破萬元,達到12391元,年增長率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農業朝著產業化發展,工業則從量向質轉變。為推動傳統工業企業升級改造,寧德市在資金和金融財稅扶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及品牌建設等方面多措并舉,不斷推進船舶修造、電機電器、汽摩配件等傳統產業應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制造設備,實施節能技改,推進清潔生產,提高制造水平。
目前,寧德市船舶產業建造已廣泛使用于海上油田等領域的海洋工程船、駁船、拖輪等新船型,開辟技術含量、經濟附加值更高的全新產品領域,市場空間、發展前景得以進一步提升和擴展;電機電器產業通過悉心搭建“產、學、研”平臺,引進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讓企業科技創新源源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