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改善寧德市小流域和農村水環境質量,保障全市水生態安全,市政府近日印發《寧德市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要實現小流域“水清、河暢、岸綠、生態”,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綠色福利。
《方案》提出,一年打基礎,到2016年底,完成小流域水質監測普查,確定整治方案;基本消滅垃圾河,重點區域的小流域水質明顯改善。三年見成效,到2018年,匯入5條主干流及直接入海的小流域消除劣Ⅴ類水體,省、市級考核的重點整治小流域消除劣Ⅴ類水體,消滅“牛奶溪”。五年大變化,到2020年,全市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到90%以上。
為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方案》提出2016年底前,交溪、敖江流域1公里范圍內鄉鎮要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其余鄉鎮要力爭在2018年底前完成。到2020年,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置覆蓋率達到70%。完善村莊保潔制度,加強對河道、池塘、溝渠周邊及水面垃圾的清理,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常態保潔。2016年底前,使全市33%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8年底前使全市9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力爭完成農村陳年垃圾清理任務。2020年底前,所有鄉(鎮)、村實現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率達到90%以上。
如何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方案》提出要規范農村水源地保護,2016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供水人口200至1000人的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范圍的劃定。建立健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長效管理機制,明確供水工程及水源管護主體,消除水源地安全隱患;推進農村供水機構和水質監測機構建設,設立維修養護基金,保障工程長效運行。按規定開展水質監測,2017年起,逐步公布日供水1000噸或服務人口10000人以上水源水質狀況;2020年全面實現水源地水質信息公開。
在全面推進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方案》要求要嚴格落實生態紅線管控制度,一級紅線管控區實行嚴格管理,禁止不符合管理要求的開發建設活動;二級管控區內嚴禁損害主導生態功能和不符合生態保護方向的建設活動,實行開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管理制度。2017年底前,力爭完成氮肥、印染及造紙等行業高污染、高能耗生產線的技術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