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9日,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蘋果宣布了兩款將在計算機未來中占據關鍵地位的產品:一款叫AppleLisa,蘋果第一臺(也是全球第一款)基于圖形用戶界面(GUI)的計算機,也就是Macintosh的前輩;另一臺叫AppleIIe,是已獲高度成功的AppleII系列的新一代進階產品。
這兩款產品,一款早早結束了它的生命旅程,留下了能塑造整個行業的技術;另一款由精英的工程師使用已被市場考驗過的技術打造而成,于是幸運地留了下來,并在Macintosh蹣跚學步初期承擔起了蘋果收入支柱這個角色,并將蘋果最受歡迎的8位計算機系列(AppleII)推向自然發展的結局。
AppleLisa
Lisa向主流個人電腦行業介紹了一種全新的鼠標控制的圖形用戶界面。(注:施樂公司1981年推出的XeroxStar工作站標志著鼠標控制的圖形用戶界面開始商用。)Lisa剛上市的售價為9995美元(以今天美元的價值來算相當于23103美元了)。
盡管Lisa存在諸多缺點,但它那圖形用戶界面依然給它贏得一陣喝彩。那形象的圖標、方便的下拉菜單和重疊的窗口,替代了此前一貫使用的輸入文字命令。Lisa的圖形用戶界面開啟了消費者與個人電腦交互方式的革新之路。
Lisa的GUI影響如此深遠,以至于諸多電腦制造商紛紛加入鼠標控制的GUI領域,爭相模仿。就在Lisa首次亮相十個月后,微軟于1983年11月推出了Windows操作環境。
Lisa對蘋果本身的影響或許更為深遠。雖說Lisa最初是在史蒂夫·喬布斯的帶領下進行研發工作,但后來喬布斯被逐出了這個項目組。不過也因此喬布斯才加入到了Macintosh開發小組。在喬布斯充滿激情的非凡帶領下,Macintosh上市僅一年就成為了Lisa的價格競爭對手。在Macintosh低價位的排擠下,Lisa的命運從此已注定。
Lisa的歷史在許多讀者看來已經不陌生。Lisa獲得的一些成就在Macintosh身上也能看到,包括鼠標、點陣影像圖、桌面Paradigm、形象的圖標、相稱的字體、屏幕上方的下拉菜單和重疊的窗口(這一功能微軟也是到1987年才在Windows2.03版本加入)。
但Lisa也有一些屬于自己的特色,直到后來好幾年內都保持獨特。比如,它提供協作式多任務(MacintoshOS直到1987年才支持,作為SystemSoftware5可選的部分);內存保護(MacOSX直到2001年才有);內置的屏保;可擴充插槽;基于硬盤的操作系統和高達2MB的RAM(第一款Mac的RAM僅128KB)。
甚至Lisa包括一些Mac一直沒有完全繼承的功能。最戲劇化的例子是,Lisa的OS完全以一個文件中心的方式處理用戶生成的文件。用戶不用打開一款程序也能直接打開文件,在今天看來OSX和Windows已經普遍可以這么做。但Lisa用戶可以從一堆虛擬的“紙”撕下一張空白的文件,用這種方式創建一個可編輯的文件,保存到文件系統中。然后用戶可以雙擊該文件用合適的程序來打開。
Lisa以文件中心來創建文件的方式跟今天我們使用的iOS完全相反。iOS用戶需要單獨在一個程序中處理文件,而不能直接打開文件進行處理。
而且,Lisa在用戶便利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內置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軟”電源開關,當用戶按下開關時,就會開啟一個自動關閉程序,可以先幫用戶保存和退出所有文件才關閉系統。
在1984年Macintosh發布后,Lisa銷量遠遠跟不上。很明顯,Mac代表著蘋果的未來。于是,Lisa開始被吸收到Macintosh的生態系統中。首先,Lisa采取與Mac相同的功能,如3.5英寸軟盤驅動,并在1984年重新設計了外觀,推出Lisa二代。接著,Lisa通過一個MacWorks軟件模擬環境,獲得對Macintosh軟件的兼容。
1985年,Lisa硬件享受最后的輝煌:蘋果將Lisa二代改名換姓,搖身一變叫做MacintoshXL,Lisa茍延殘喘。
直到今天,Lisa仍然是蘋果最迷人的平臺之一,尤其是它那英年早逝的先鋒界面概念,即使到現在,也沒有哪一個蘋果系統版本能夠完全復制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