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場月食將于本月5日登場,這是一次半影月食,屆時,月亮的“臉色”會經歷一場從亮變暗,再從暗變亮的演變,我國可見全過程。天文科普專家表示,這是一次月球進入地球半影比較“深”的半影月食,差一點就成了月偏食,感興趣的公眾可嘗試觀測。
據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副會長曾陽介紹,月球在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太陽、地球、月球三者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時便產生了月食現象。地影分為本影和半影,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本影時,則會發生月偏食。有時月球并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或部分進入半影,這就發生了半影月食。
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微變暗,但它的邊緣并不會被地球的影子阻擋而明顯變黑。曾陽告訴記者,本次半影食始于北京時間5日23時12分,食甚是6日1時23分,半影食終于3時34分,全部過程歷經四個多小時,最大食分為0.989。食分代表月球進入地球半影的程度,即月球直徑的98.9%都進入到地球半影。
與本影月食,也就是月全食和月偏食的月亮有明顯缺失不同的是,發生“半影月食”時,肉眼看去月亮依舊是圓的,且照樣是亮的,只是亮度稍暗。在半影月食期間,投射在月面的陽光被地球遮住了一部分,月面上的高山峽谷和帶有輻射紋的隕石坑會顯得更為清楚。
由于半影月食現象并不是特別明顯,觀測時一般需要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找一個光污染低的地方,城市燈光和云朵十分影響觀測。一般半影月食更適合使用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這時月亮變暗的感覺會更加明顯。肉眼仔細看,也能看到月亮有一個變暗然后再變亮的過程。攝影愛好者可以使用專業攝影設備連接天文望遠鏡對半影月食全程拍攝,這樣可以更明顯地看出半影月食前后月面的亮度變化。
據了解,一年當中,最多可能發生三次月食,最少可能一次也沒有。今年一共會發生兩次月食,下一次在10月29日,是一次月偏食,不過最大食分僅為0.122,差點就成了半影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