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紅極一時的創意產品閃購電商 Fab 的崛起和墜落簡直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轉型為閃購網站后短短 2年 的時間就成為了獨角獸,后來又因為步子邁得太快摔了個大跟頭,最后僅以 150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包括 A16Z、騰訊在內的投資者都沒能拿回當初的巨額融資,創始人之一的 Jason Goldberg 為此一度消沉,整整 2年 多的時間都沒有發聲。下面這篇文章是他最近的首次公開寫作,在文章中他回顧了 Fab 的發展歷程,并且總結了其中的教訓,希望其他創業公司能夠吸取前車之鑒。
介紹
2010 至 2015年 我是 Fab 以及后來拆分出來的 Hem 的創始人兼 CEO。
我從風投那里替Fab拿到的融資超過了 3 億美元。
但我沒做成。
我失敗了。
對于牽涉其中的每個人來說失敗的滋味都是不好受的。作為這場巨大失敗的責任人,我花了 2年 的時間才恢復過來,能夠在這里坦率地討論這件事情。
這篇文章會列舉發生在 Fab Hem 身上的一些事件,并開始從我個人的角度去總結其中的教訓。接下來的幾周我還會更深入地進行總結。在這過程當中,我會討論那些經驗是如何影響我今天做出的這個反彈與重建之旅的決定的。
注:Fab Hem 作為風投已經失敗,但是 Fab.com 和 Hem.com 還在,我相信在新主人的管理下它們會非常成功的。
直面失敗
2004年 到 2013年 這段時間我寫了幾十篇有關初創企業以及我對創業成功和失敗的看法的文章。許多人讀過之后告訴我說欣賞這些文章。
然后,2013—2014年 的時候 Fab 出問題了。在此期間我做出了一些糟糕的決定,其中包括試圖通過一篇現已聲名狼藉的文章重整旗鼓的嘗試。因為對成為故事主角感到羞辱和驚駭,同時也為了集中精力把 Fab 的船頭調直,我后來把博客給關了。
這是我幾年來第一次恢復公開寫作的嘗試。
失敗應該慶祝嗎?
VC 業有一種看法認為失敗是值得慶賀的。VC 做的是 “熱門” 生意,極致贏家可以讓他們的投資回本并且彌補所有的損失。整個 VC 的模式都有賴于創業者和投資者承擔風險、追求極致、驗證假設、不斷地 pivot、失敗然后繼續嘗試。
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慶祝失敗是有道理的。我同意 Ron Ashkenas 在《什么時候不要慶祝失敗》中區分創新失敗和執行失敗的前提。
嘗試發明和創造時遭遇的創新失敗應該慶祝。
團隊在公司從創新模式轉變到執行模式時執行不力造成的執行失敗不應該慶祝。
Fab 就發生了那樣的事情。一個令人興奮的點子催生了一個創意網站 /app 然后發展成為一門快速增長的生意,但隨后卻未能執行一個可持續的運營模式。Fab 的失敗絕對沒有值得慶祝的任何理由。
但是,執行失敗的教訓對于創業社區來說是有警示性價值的。
我們時常會在 Medium 上面看到寫早期階段初創企業失敗的文章,但是像 Fab 這樣重大的執行失敗的第一手資料卻很少見。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寫文章(包括這篇和后面)的原因:把一場大規模失敗的具體細節告訴大家,給其他人提供前車之鑒,同時也希望我能夠借此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