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真如傳說中的那么有營養嗎?秋季捕食候鳥進補真的有益健康嗎?家庭醫生在線的記者采訪了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為你解疑。
專家: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
野生動物營養和家禽無異且易傳染疾病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都覺得野生動物是最天然的、沒經過人工加工的最有營養的食物,但是譚主任說,野生動物包含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和普通家禽差不多,營養未必一定比普通家禽高。譚主任提醒道:“即使野生動物有普通家禽未有的營養素,但不一定是我們人體必需的。”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很大聯系,如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SARS、艾滋病、登革熱、出血熱也來自于野生動物。病毒首先通過接觸傳染給人類,之后病原體直接在人群中傳播,引起流行病。譚主任補充道:“野生動物除了會傳染流行病,捕食的野生動物如含有毒物還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物以稀為貴,很多人把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當做補充生命能源的珍稀營養物,但過度的捕殺野生動物不僅讓我們這個地球失去生物的多樣性,還會間接地傷害我們人類的健康。“很多人吃野生動物都是一種獵奇的心理表現,總覺得沒嘗試過,少的就是最好的。”譚主任說。
候鳥過境慘遭殺戮 秋冬靠野生動物進補不靠譜
候鳥是在蕭瑟的秋季過境,捕殺野生鳥進補現象也在這個時期最為嚴重,秋冬吃野生動物進補真的靠譜嗎?
常言道:“秋風起,三蛇肥,”隨著早晚的寒氣越來越重,中國傳統中醫所說的秋冬進補的時節又來了。秋冬進補是傳統中醫的一個說法。但譚主任表示中醫傳統進補法形成的年代,是低營養飲食、重體力勞動的年代。古代人處于貧窮落后,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還要從事重體力勞動,以致于入不敷出,易出現營養不足。因此,每到秋冬休養季節,食物收獲季節時,人們習慣于進食滋補之品,調養身體。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完全步入了高營養飲食、低體力勞動的生活,甚至還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秋冬特意進補沒有必要。“秋冬進補只是傳統中醫的說法,適應于特定時期,現在的社會只要做好日常生活的飲食保健,平衡飲食就可以了,沒必要在秋冬的時候特意吃大量補品進補,吃野生動物進補更不可取。”譚主任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