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這是說人們在春夏秋這幾個季節很容易出現由于季節原因引起的困倦及疲勞的現象。在炎熱的夏天,人的身體大量出汗造成了水鹽代謝失調,腸胃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加重,中醫養生之道認為陽氣偏勝,很容易脾氣暴躁、易“發火”,此時,人體實際上是處于過度消耗階段。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應付夏季的疲勞呢?
1、首先應該保證足夠的睡眠,中醫講:睡眠為第一大補,睡眠時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降低,體內分解代謝處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謝過程則相對較高,有利于體內能量的蓄積。因此充足和良好的睡眠習慣是保證人體精力充沛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同時也有一個重要的睡眠條件,就是晚上的23點到凌晨的5點是睡眠的最佳時間,如果您錯過了這個時間睡眠,那么您的睡眠質量和體能恢復就會下降。另外,人們還要注意到午覺的重要性,中午11-13點,可以適當的午睡,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傳統的飯后午睡,飽脹難眠,影響午睡的質量,醒來后反而覺得頭昏腦脹,四肢乏力,周身酸懶,給下午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不利影響。有研究認為:飯前午睡半小時,比飯后午睡2小時更能有效消除疲勞,并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與學習效率。飯前午睡的方法,是下班或放學之后,吃點水果,或喝杯牛奶,隨即午睡半小時,再起床就餐。
2、在飲食上注意,要一日三餐按時吃,尤其是早餐,是人體最最關鍵的一餐,它對大腦的供氧、、供養、供血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人們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的食物為主,盡量不要吃大魚大肉,因為大魚大肉是屬酸性食物,很容易導致人體酸性體質,會加重人體的疲勞感,而且時間長會導致很多疾病、常見疾病癥狀的發生。因此,我們攝入食物時,應該以堿性食物為主。
下面是一些常見食物的酸堿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奶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堿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5)中堿性食品:蘿卜干、大豆、紅蘿卜、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6)強堿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3、適量的做有氧的運動也可以消除疲勞,尤其是原地不動的運動
如:伸伸懶腰,扭動一下身體和腰肢,活動活動脖子和肩膀,伸伸胳膊,伸伸腿,做做擴胸運動,轉一轉踝關節和腕關節,做做深呼吸,如果是瑜伽的腹式呼吸會更好。這些看似簡單的運動,是最最可以消除疲勞的了,它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最好是你感覺到疲勞或者是沒有感覺到疲勞時,每天做三、五次,很快你會發現其神奇的效果。
4、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消除疲勞的好方法,而且可能會立竿見影
良好的心態可以促使人體的氣血循環趨于正常,肝氣調達可以讓人感覺渾身輕松,肌肉不緊張。疲勞感當然就自動的消失了。可以適當的聽一些優雅的音樂,歡快的曲子,或者是輕音樂。盡量不要聽憂傷的曲子,會讓人心情更加的憂郁,有些吵鬧的“音樂”更加讓人躁動不安。
5、及時補充水分
不要等到感覺渴了再喝水,那說明人體已經處于缺水的狀態了,正常成年人一天要喝3000ml的水,除了正常的飲食中1000ml左右的水外,人一天也要連續不斷的平均的攝入2000ml的水。因為人體的代謝需要水的參加,足量的水是人體完成基礎代謝的必要條件。所以要養成喝水的習慣。
夏天,人體代謝速度加快,人們也應該適量增加喝水的量,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的代謝,尤其是在的戶外活動和作業的人,也應該適當的補充淡鹽水,以適當的避免夏季脫水和中暑的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