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報道,中國政府正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持續的樓市調控勢必傷及正在下滑的中國經濟,而稍有放松則可能令持續20個月的調控功虧一簣,并嚴重打擊政府公信力。
2012年,“維穩”高于一切,與百姓利益相關的房地產政策也需更為慎之。中央政治局對2012年地產政策的最新定調是:“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暗示政策短期仍趨于以控制房價為主。
從高層官員眾口一辭強調房地產調控不放松,到從行動上再三摁住地方政府蠢蠢欲動的松綁沖動,顯示北京對房地產的調控不會輕易松手,限購等政策亦難以很快淡出。
“房地產調控是重中之重,是這次宏觀調控主要攻擊的目標”,中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最不可能首先放松的就是房地產調控政策。
但這又不是一廂情愿的事,總得面對現實。當前歐債危機仍在發酵,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減緩,樓市調控正在考驗決策者的智慧:持續調控是否會令中國經濟跌入“硬著陸”深淵,保障房能否力挽狂瀾,限購令何時可以全身而退……
2011年底的冬天,對于購房者來說是充滿憧憬和希望的,他們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降價冷風。雖然一些專家潑涼水的聲音讓他們對未來更加迷茫--部分專家認為,目前出現的樓盤降價仍將是局部的、零星的現象,房價下跌幅度料有限;如果中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或將倒逼房地產調控在明年上半年局部松綁。
怕它漲,又怕它大跌
房價飆升,百姓自然怨聲載道,威脅社會安定。但房價跌得快,殺傷力可能更大,因為這場房地產調控的成敗已經不只是關乎行業自身,而且攸關明年中國經濟是否"硬著陸"的宏觀命題。在經濟放緩的陣痛聲中,中國房地產業的興衰將左右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走向。
“可以說,最近十年來房地產的確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支柱……而房價下跌過多并不是中國政府調控的本意,調控的本意是維穩,是要刺破房地產的泡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陳玉宇說。
在不同國家,房地產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都扮演過很重要的角色,但在中國,這一角色顯然尤為關鍵。瑞銀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甚至形容中國房地產行業是“全球經濟中獨一無二的重要行業”。
數據顯示,2010年的房地產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直接比重逾12%。不過,房地產還影響到高達40-50個左右的關聯產業,包括水泥、鋼材、玻璃、家具電器以及裝飾材料等等,還有就業。
“如果更廣泛的角度而言,房地產相關聯的產業是200多個,在GDP中的位置至關重要。”一個華東地區的小型房地產商對路透表示,所有的房地產項目都會帶到項目周邊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配套商業等。
“房地產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大的動力,我認為在未來很長時間,5-10年房地產還是動力,因為中國的城鎮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連平強調。
此外,房地產還攸關金融業的安全。盡管中國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房貸壓力測試后曾樂觀地表示,“房價下跌40%,銀行抗得住。”但數據卻并不樂觀。截至2010年底,全國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類貸款占比超過20%,銀行貸款已占房地產開發資金的70%。
中國一大型國有銀行某支行副行長分析稱,如果靜態看待目前的房價下跌,則對銀行的風險并不大。因為很多貸款是在房價大幅上漲之前形成的,因此即使現在房價下跌50%,對于大多數買房者而言,房子的價值仍然大于貸款余額。
但是,銀行的業務是動態的,考慮到房地產開發貸款、地方政府的土地抵押貸款,以及因房價下跌預期而導致房地產銷售的疲弱等,“我覺得銀行沒法承受房價下跌50%的打擊,或者說這對銀行而言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上述副行長表示。
近期已有部分商業銀行指出,銀行和房企能夠承受房價下跌20-30%帶來的沖擊。但銀行和企業更加關心房價下跌20%后會不會誘發恐慌性拋售,拋售現象出現后有關方面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連鎖反應。
“當前樓市調控的方向是對的,房價需要回歸合理價位,房價有可能會下跌30%。樓市調控政策要堅持,但不能太急,尤其是價格不能跌的太急,否則中國經濟受不了,”中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此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