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數據表明,樓市價格跌幅收窄、樓價上漲,與此同時,近日全國多地土地市場復蘇的消息接連爆出,樓市的走向再度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盡管房地產市場供大于求格局短期不會改變,但業內人士認為,樓市反彈期待政策表態,并需警惕眾口一詞的“房價上漲論”,經過心理層面的放大進而推動房價的上漲。
數據顯示房價跌幅明顯收窄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房價指數,其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有43個城市房價環比下降,持平的城市有21個,上漲的城市有6個。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5個,比4月份增加了9個;上漲的城市有15個,漲幅均未超過1.4%。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全國房價上漲的城市無論環比、同比數量都不多,漲幅也不大,但人們注意到,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調的城市減少了,而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比4月有明顯增加,且房價同比環比的跌幅均明顯收窄。
在樓市調控措施最嚴格的北京,其作為樓市走向的“風向標”,在市場變化中尤為受關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調了0.1%,二手房價格也下調了0.1%。這與最近來自多家市場專業機構反映的新建商品房均價上漲數據有較大差距,而且目前人們普遍感到北京的商品房價格在明顯上漲。專業機構分析人士認為,北京樓市在三四月間有大量“以價換量”的優惠項目房價平穩,但5月份許多項目紛紛提價,市場已經基本止跌。進入6月份北京的樓盤大約平均上漲了3%,北京通州、大興區的很多項目房價上漲幅度都超過了5%,價格指數不能完全反應市場的全面實際情況,而且短時內樓市在變化,人們感受明顯。
樓市反彈引發擔憂
6月份以后,樓市是否會回彈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央行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調查顯示,68.5%居民認為房價高難接受,較上季度提高了0.8%。但市場上反映出,購房人已經在陸續進入樓市。隨著樓市價格的上漲,持續了近一年的土地市場僵局也被打破,近日,北京再現競價搶地,廣州成交全國最貴新地王,全國多地土地市場復蘇的消息接連爆出。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樓市的反彈是因為此前房價下降剛性需求的紛紛進入,改變了供需。
供需關系的確是決定市場走向的根本,但是在此輪全面的房地產調控中,調控政策的力度及執行力已經突顯為決定市場走向的主要因素。
近來,宏觀經濟增長速度降低,國家重提“穩增長”,全國近40個城市出臺的微調政策從整體上影響著人們對樓市的預期。盡管最近針對人們對房地產調控政策松動的疑慮,銀監會、央行等部門密集辟謠,強調對房地產調控的態度依然未變,住建部也在18日再次重申繼續嚴格執行住房信貸政策,但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始終僅在強調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態度不變,但并沒有跟進新的政策。
對此,各方輿論傳遞出基于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考慮,中央政府已經不可能再出臺針對樓市的調控措施的推斷,進而判斷樓市調控已觸“政策底”。這使得很多觀望已久的準購房人動搖了此前對房地產市場將經歷較長“筑底”期的預期,在擔心樓價會再度報復性反彈的心態下被動入市。央行二季度調查數據也印證,20.4%居民預期三季度房價將上漲,這一數字比上個季度上漲了2.8%。
期待調控政策進一步明確
事實上,目前樓市突出表現就是來自對政策變化方面的恐慌。
中原地產分析人士認為,影響房價最大的政策因素在逐漸微調,特別是其中的信貸政策松動對市場的影響非常大,“政策底”使開發商獲得底氣,敢“走量不走價”。如果信貸政策繼續松動,對首套依然的購買行為提高扶持的話,房價必然會大漲。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未來房價持續長期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認為,從供需關系看,2011年房地產在建規模達40億平方米左右,銷售僅10億平方米左右,供大于求格局短期不會改變。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也表示,一年多來的房地產市場“休眠”導致全國開發商手中仍有大量庫存,開發商的去庫存壓力短時間內難以釋放。但趙曉同時提出,2009年調控之后報復性反彈的一幕不能不防。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近期中央各部門頻繁出臺措施穩增長。而為刺激經濟增長或考慮地方利益的需要,有些地方政府的調控決心或會暗地里放松。加上開發商和房地產中介的渲染,剛需就可能集中釋放,投資或投機性需求如果也卷土重來,那2009年房價暴漲的一幕可能真的會重演,樓市反彈期待政策表態。
21世紀不動產所掌握的市場數據也證實,在剛性需求之后,已有部分改善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入市。該機構分析人士認為,短期來看,房價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上漲。但是,只要限購、限貸能夠做到“絕不放松”,就不必擔心房價大漲。反而是眾口一詞的“房價上漲論”,經過心理層面的放大,有可能會為房價的上漲提供動力,這是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