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嚴厲的限購政策下,房地產市場中投資客和投機客近乎絕跡,“房票”成了貴過黃金的東西,對許多普通家庭來說,趁著投資客和投機客“被拒入場”,趁著買房還能砍點價,抓緊將手中的房產進行“更新換代”,乃是頭等大事。小房換成大房,公寓換成別墅,非學區房換成學區房,甚至將國內房換成國外房。
相對于無房族來說,換房族是“富有和幸福”的,一套房換一套房,壓力比買首套要小得多。下面,盤點當下上海換房族的幸福生活。
第一類
公寓換別墅
案例:松江區的達安圣芭芭花園[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聯排別墅,部分目標客戶就有公寓升級別墅的置換需求。聯排別墅總價500萬元左右,屬板塊內的一手房源。日前一對夫婦,妻子是中國人,丈夫是外籍人士,現場看房后,外籍丈夫對于項目的木結構格局情有獨鐘,在帶看一次后,便決定直接購入。他們賣掉閔行莘莊南廣場一套好世鹿名苑房源,得款300多萬元,又從銀行貸款130萬元,公寓成功換成別墅。
點評: 21世紀不動產上海銳豐莘松店高級經理鹿雙透露,板塊內5月成交量較4月增加不少,增幅20%以上。這主要受益于5月中旬一波置換需求釋放,不乏誠意度較高的別墅購房需求。雖然限購政策下投資客不見,但期待居住條件有較大改善的置換客,仍深愛別墅。
第二類
小房換大房
案例:張小姐的父母年紀已大,住在上大東村一套30平方米老工房里。張小姐想為他們購置一套閘北公園附近的兩房,要帶電梯、小區環境好。日前,張小姐在嘉利明珠城覓得一套92平方米兩房,總價260萬元。
點評:小房換大房是樓市當中最常見的置換方式。這類買家早期因各類原因,買的房型偏小,此后家庭人口增加、工作地點變動以及收入增加等情況出現,促使他們“以小換大”。 21世紀不動產上海銳豐新梅分行劉珍德經理介紹, 5月初,樓市成交再現回暖之勢,只要價格達成一致,板塊內的剛需和改善需求都很容易釋放。
第三類
非學區房換學區房
案例:今年春天,范女士全家都在為兒子就讀的學校奔波。范女士兒子4歲多,她打算送兒子去一所教育質量高、管理嚴格的小學。她把學區初步選定在徐匯區,并把自家浦東的房子掛牌390萬元出售。
由于正值調控期,買房的人不多,能接受掛牌價的客戶少。范女士開始猶豫,即使能夠順利賣掉,這一賣一買的稅費達幾十萬元,周期也很長。有朋友建議,可以先買套便宜的使用權學區房,掛個戶口,這樣就不用興師動眾換房了。但范女士想,使用權房子都很小、很舊,一家三口基本沒法居住,今后孩子讀小學、初中,最好把家安在學校附近。
點評:仁豐地產交易管理部經理徐育芳認為,如果范女士感覺自住的浦東房屋現在賣不出理想價格的話,不必急于出售。建議先在學區附近購買一套面積不大、房齡較早的產權房或售后公房。等將來浦東房子以比較理想的價格出售之后,一方面可以償還貸款,另一方面若有實際需求,也可利用多余資金再購置一套附近的小戶型,或者進行置換。
第四類
老房換新房
案例:薛小姐一家三口住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老工房里。她和丈夫決定,賣掉這套房屋,在附近換一套次新房或者新房。 “如果是次新房,可選擇在原居住地附近;如果是新房,可以往遠一點的地方走。”
點評: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新盤競相打折,局部區域受新盤大幅降價的沖擊,部分購房者打算以舊房換新房。不少購房者在將房齡較長的老房子賣掉后,往往能夠換成價格適中的新房或者外區條件更好、面積更大的房子。
第五類
大房換小房
案例:家住九亭的張小姐最近很糾結:把房子換到徐匯區,還是閔行區?不管換哪里,方便孩子入園、上學是大方向。入學季,適齡孩子家長的焦慮,傳導到這位兩歲孩子的媽媽身上。她想借調控擇機換房。
張小姐夫妻倆兩年前在九亭買了一套130多平方米三房。軌交9號線開通后,去市區方便了。但現在她的工作單位在莘莊,軌交9號線借不上力,只能乘公交車上下班。如今孩子兩歲了,九亭附近并沒有理想學區,張小姐決定到徐匯區或閔行區買學區房。
點評:業內表示,換到閔行區,房價相對低一些,可以買萬科假日風景等小區的房子,入閔行實驗小學,自己上班也方便。徐匯區優質教育資源豐富,幼兒園、小學、初中,可以一次搞定,但房價高。張小姐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買徐匯區學區房,畢竟孩子上學方便是最重要的。
第六類
國內換國外
案例: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到海外置業。以澳大利亞房產為例,日前攜澳大利亞墨爾本房產來國內銷售的澳中集團表示,澳中集團在墨爾本西南區靠近海邊開發的花園洋房,每套52萬澳元-54萬澳元。有少數客戶資金不充足,卻想在海外買房,于是選擇將國內房產抵押貸款,湊夠墨爾本房產的首付,其余的將以租養房。
點評:如今,海外買房熱度不減。但業內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投資海外,置業海外存在諸多風險,投資者至少應防范政治、政策、市場、匯率等四大風險。(張之花 佟繼萍 王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