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辦公室的水燒好,因為老師上班要喝茶。下班后還要負責幫忙打掃清潔,甚至有時候還要到幼兒園幫老師接娃兒。”這就是孫霞一個月實習所做的事。原本想利用暑假,出來長長見識,不過現在到底是打雜還是實習,孫霞有些疑惑。
實習生的怨言
實習一個月全是打雜
昨天上午,在時代天街D館,記者見到了22歲的孫霞,目前她在川外念大三。孫霞說,工作是放假前就聯系好了,在時代星空1號寫字樓上的一家私人公司。孫霞說當初之所以會選擇這里,是老板承諾她,暑假每個月會有一千的高溫補貼。
7月初她剛到辦公室,老板就為她安排了一位姓張的女老師,負責教她一些基礎工作。第一天來的時候,張老師對她還特別客氣,下了班還帶她去吃飯。吃飯時,張老師就問了她一些基本情況,比如在哪里上學,怎么會來公司實習之類的,孫霞都一一如實回答。吃完飯臨走的時候,張老師就吩咐了她第一件事:“第二天9點到辦公室等我,如果來得早就先幫我把茶泡好。”
等到第二天,孫霞準時趕到辦公室給老師把茶泡好,等她來。沒想到老師10點半才來,一來就告訴她,“今天早上她去渝北送文件,順便把業務談了。”
等到下午,張老師忙著趕文案,孫霞主動要求幫忙,但張老師說,自己能行了,讓她先行回家,不想孫霞走的時候還要求將門口垃圾拿出去扔了。
原本孫霞還自我安慰,也許只是第一天這樣,沒想到接連過了兩個星期,她的日常任務就是泡茶、點外賣、上網、送文件、倒垃圾。而關于公司的業務,甚至基本情況,張老師都沒有跟她多說一句。
孫霞說,遇上這種情況,她還特意去問了其他同學的實習情況。但大家都表示沒有遇到過,看到同學們天天在朋友圈里曬自己實習的成果,孫霞就覺得心里不是滋味。
而更讓孫霞覺得無語的是,除了公司里打雜的事她要負責,連張老師的家事,也成了她的任務。7月20日,張老師原本告訴她當天沒有什么事,讓她在家里休息一天。沒想到中午,她接到了張老師的電話稱,自己在渝北處理公司的事情,實在是走不開,希望她能幫忙接一下讀幼兒園的孩子。這讓孫霞很氣憤,當時就拒絕了。雖然張老師嘴上說沒關系,但是自從這之后,張老師連電話都不給她打了。
老師的不解
沒完全安排孫霞打雜
隨后,記者以孫霞姐姐的身份,聯系上了張老師。張老師表示,自己并沒有完全安排孫霞打雜,還是有讓她做一些很基本的事情,“比如上網找找資料圖片之類的。太復雜的事情,也不敢交給實習生做,我自己親自動手反而來得更快。”
而對于讓實習生去接自己小孩的事,張老師表示,自己當天的確太忙了走不開,而孫霞剛好就住在兒子所在學校的附近,所以才想到讓她去接一下。張老師說,如果孫霞覺得目前處理的事情太簡單了,可以跟她溝通解決。
專家觀點
遇到問題,最好及時溝通
重慶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認為,很多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因為社會經歷少,并不太懂得職場的人情世故。遇上問題也不敢聲張,往往容易吃啞巴虧。就像孫霞遇上老師故意不安排正事,不妨一開始就言明自己的態度。如果每一次都無條件的妥協,對方也會覺得你就是認同這樣的實習模式,所以實習中遇到問題,最好及時與實習老師溝通協商,不要等問題白熱化了,再來極端處理。
都市熱報記者 龍玉玲 受訪者供圖
(應當事人要求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