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級的軍訓剛剛結束,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新生王俊人和另外兩名同學,就被鐘成教授邀請到實驗室。鐘成教授是學院為他們選配的導師,將關注他們整個大學期間的科研訓練、思想成長、職業和個人發展規劃。
此時,學校已經公開展示了選課信息。其中,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類兩門公選課,公開了所有授課教師簡歷,就算同一門課,學生也可選擇不同的教師。鐘教授結合他們三個人不同的興趣和潛質分別給出選課建議。
天津科技大學是天津市首家也是唯一一所實施學分制改革的高校。“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愛學習、會學習、能學習的大學生。”天津科大校長韓金玉說。
制定和修訂了本科生導師制、校內轉專業政策等20余項制度
王俊人發現,與師兄師姐們統一的課表相比,他和同學們的課表都不一樣,不僅更加個性化,也更加實用。
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更新了課程體系與內容,新增了《人工智能導論》《大數據導論》《云計算導論》3門子課程。他們可以根據興趣和需要組建專屬自己的課程模塊,可以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同班上課,學有余力的同學能選高年級的課。傳統的4年本科學制被3—6年彈性學制所代替,創業的同學還能延長到8年。
在鐘老師的幫助下,王俊人不僅選好了適合自己的課程,還對生物工程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鐘老師為他推薦了參考書。“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不會因為迷茫而浪費寶貴的大學時光。”王俊人說。
天津科大2017年開始醞釀并試運行學分制改革,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面施行。“簡單說,學分制是以學分作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基本單位,以取得最低畢業總學分作為學生畢業主要標準的教學管理制度。”天津科大教務處處長王怡介紹。
學分制彰顯的是“學習自由”的大學理念。這在西方不少院校已比較成熟,在我國成功范例不多,但它符合我國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大趨勢。王怡給記者講起2016級學生小李的故事。大一時小李被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一路掛科,唯獨外語類科目成績出類拔萃。大一末期,小李想申請轉到喜愛的英語專業,但又達不到轉專業所需的成績要求。學生和家長都陷入了痛苦和焦慮。為了學生更好地成長,教務處積極與外語學院溝通,讓他在英語專業試修一學期,對他進行全過程考核,最終,小李不僅高分通過測試順利轉入新專業,而且各科成績也名列前茅。
“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為了他們的成長成才,我們必須排除萬難,開啟教學改革之路。”王怡說。為適應學分制改革需要,天津科大先后制定和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本科生導師制、主輔修制度、校內轉專業政策、課程轉換及學分認定政策、學分績點制、學分制收費等20余項制度,搭建起了改革的“四梁八柱”。此后,學生入學起有導師全過程、全方位跟進指導;在大類招生前提下學生可自主選擇專業;學生出國、跨校交流、進行網絡資源學習等可進行學分認定;選課后可試修,未修讀完可以申請退課,還可申請免修免聽;彈性學制下學生可提前或者延遲畢業,為創新創業營造寬松氛圍。
通過建立與學分制相適應的課程設置、學籍管理、質量監控、考核評價等教學管理制度,推動學校教學面向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要求因材施教,促進學生釋放潛能;在管理上更加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權利,方便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進行學分認定與轉換,加快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學完課程后才繳納學費,這是另一個顯著的變化。2018年6月26日,天津市發改委就天津科大學分制收費改革召開聽證會,通過了《天津科技大學本科生學分制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針對新入學的本科生,不再按學年收費,天津科大成為天津市第一所實施“按學分收費”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