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要問最熱鬧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圖書館,也不是那些綠油油的草坪,而是學校的田徑場。
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很多來這里跑步的學生。人最多的時候,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簡直堪比小長假時的西湖景區。
為啥這么多人?原來,近日,浙江大學對2018級起的本科生體育課程教學實行改革。今后本科體育教育教學課程更具體系化,由課內體育、課外體育兩部分構成。除了將原來每學期36課時的體育課提升至54課時,還將每天下午原本用于其他課程的“第十節課”(16:45~17:30),統一安排為體育活動時間。
浙大還自行研發了一款“體藝APP”,這是一款跑步軟件,用于學生鍛煉時記錄打卡。每學期每名學生要跑滿48次,每次的有效距離為:男生超過3.5公里,女生超過2.5公里,才能拿到此項目的滿分。
浙大公共體育與藝術部主任吳葉海告訴錢報記者:“此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手段之新,為全國高校之首。”學校希望通過這樣的變化,培養出浙大學生自覺鍛煉的好習慣,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有浙大學生的家長留言說:“看到學校如此舉措,一直擔心孩子進大學后就不鍛煉身體的老媽媽放心了。”
每名學生都被要求
參加體育競賽
此次改革后,浙大本科生的課內體育項目包括:專項教學課,專項輔導課,專項訓練課。2018級學生每學期必修54個學時的體育課,包括32學時的課堂專項教學,16學時的課堂專項輔導課,2學時的體質健康測試,2學時的運動安全教育和體育理論考試,以及2學時的校園體育競賽。
甚至明確規定,每名學生都至少要參加一次校園內的體育競賽。
吳葉海介紹,專項教學課分長學期專項教學課與短學期專項教學課。長學期專項教學課為一年級、二年級學生必修課,目前共開設籃球、排球、足球等36個專項,共60個課程。專項輔導課也是一年級、二年級學生必修課,擬設8個以上運動俱樂部,擬開設30個以上專項課程。每星期都會有豐富的校園體育比賽,供學生選擇參加。
這么多課,老師們如何上得過來?吳葉海說,學校公共體育與藝術部現有體育教師64人,開設36個專項課程,127個教學、訓練和輔導課程。同時,學校還有很多高水平運動員及體育特長學生,他們也會參與到教學輔助、群體輔導、競賽組織等教學活動中來,學校將盡最大可能滿足全體學生對體育教學和指導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