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想拿滿分
男生相當于繞西湖跑11圈
“切實提高學生體育素質,不僅僅是增強體質和掌握技能,還要通過體育鍛煉、體育競賽培育學生的精神與品格。”吳葉海說,因此課程改革后,學生的體育成績中,課外體育鍛煉占比,由之前的10%提升到15%。
吳葉海說,在調研中他發現,如今大學生能夠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并不多,因此需要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好習慣,為其終身從事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浙大的課外體育鍛煉與活動,包括浙大體藝APP跑距鍛煉、院系(學園)體育活動、學生體育社團活動等。
其中,學校在評分標準中規定,想要拿到浙大體藝APP跑距鍛煉滿分的同學,必須在有效鍛煉時間段內,完成有效跑步距離和有效跑步時間。每學期學生要跑滿48次,每次的有效距離為:男生大于等于3.5公里,女生大于等于2.5公里,才能拿到此項目的滿分。也就是說,為了拿到跑距鍛煉的滿分,男生每學期要累計跑168公里,相當于繞周長約15公里的西湖跑11圈。女生要累計跑到120公里,相當于繞西湖跑8圈。
為了避免作弊,每次鍛煉結束,學生還需要上傳適時的照片到APP打卡。
為了給學生更多時間鍛煉,從2018級學生開始,每周一至周五的“第十節課”將不再排課,設置為體育活動時間,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教務處處長胡吉明表示,該時段將成為同學們每天的重要鍛煉時間。
目前,這些改革措施已經實施一周,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田徑場上鍛煉的學生越來越多。
浙大2018級求是物理班的新生倪同學本是一個不喜歡跑步的人,因為跑步打卡次數與體育成績掛鉤,不得不去跑步。但是堅持幾天后她發現,這種強制和逼迫的鍛煉方式,并沒有使她覺得難受。“其實跑2.5公里也不像想象中那樣恐怖,每天下午和晚上操場上都有很多人在跑,氣氛很好。”倪同學說,“習慣跑步以后,我覺得每天過得更充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