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溜八溜,不離福州。”這是福州人介紹自己家鄉時,非常自豪的一句話。
20世紀90年代初的福州,卻流傳著一個說法,“紙褙福州城”。當時,不少住房由便宜的杉木板拼接而成,且年久失修,下雨就漏,見風就響,遇火就燃。洪水泛濫時,老百姓就打開木門引水,避免薄木板墻承受不住壓力而傾倒;洪水退去,買些報紙再糊一次內墻,經年累月,一層又一層,房子竟成了紙糊的。
2000年7月2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率隊查看了上渡、幫洲、義洲等棚屋區,又來到緊傍著鬧市中心的蒼霞。
“省長笑著跟我打招呼,還讓我帶他到家里看看。”福州市蒼霞社區居民唐慶旺回憶,“省長本來還想爬到閣樓上去看看,但他身材高大,很難上去,就在梯子下跟我談。”蒸籠一樣的木板房里,習近平詳細詢問了老唐一家的生活情況。大家在屋子里還沒待上一會兒,就滿身大汗了。習近平說:“我們在中午最熱的時候來看,才能真正體會到住棚屋區群眾的困難和疾苦。”
2000年7月2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到福州蒼霞調研棚屋區改造事宜,并和居民代表召開座談會。
當天,圍繞改造事宜,召開了棚屋區居民座談會。“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盼,把好事辦好。”習近平對參加座談會的居民代表說。
在棚屋區改造指揮部召開的工作匯報上,習近平說,安居是群眾生活的基本要求,安居才能樂業。在改革開放20多年后的今天,還存在成片的棚屋區、“架子房”。我們的政府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他說:領導干部有幾個住在棚屋區?如果自己住棚屋區,一定恨不得馬上搬出來。將心比心,我們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把錢用在急群眾所需上。
7月4日,福州市棚屋區拆遷安置優惠政策、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和安置房計價標準等3個文件出臺。
8月底,蒼霞社區共3441戶涉及近萬人的動遷工作全部完成。
10月,啟動改造倉山區上渡等地的棚屋區,僅一個月時間,上渡一期棚改的3531戶拆遷戶全部搬遷完畢,沒有一戶上訪,創下了福州市舊城改造動遷史上進度最快的記錄。
菖蒲、幫洲、義洲、下藤、洋洽……一個個棚屋區被成功改造,告別了歷史。
2001年5月23日,習近平專程前往蒼霞、上渡查看棚屋區改造工程進展。
重返故地,當年破爛不堪的棚屋區已變了模樣——
安置樓已全部落成,41幢嶄新的住宅樓分列成三排整齊的方陣。淡藍色的屋頂,嫩黃色的外墻,明快淡雅的色調,讓新蒼霞秀在其外。
蒼霞今夕對比(拼版照片,上圖為改造前)。圖源:福州市臺江區委辦公室、蒼霞社區
2001年8月17日,唐慶旺和他的老街坊們拿到了屬于自己的新房鑰匙。“這可是當時全福州最好的房子。住了一輩子棚屋,沒想到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而且是有自己產權的。”回首往事,老唐眼眶濕潤。
蒼霞新城建成后十余年間,福州市持續投入,對小區道路、溝渠、綠化等進行綜合整治,讓回遷群眾生活更舒適。
從“憂居”到“安居”再到“宜居”,“紙褙福州城”留在了昔日。
2010年9月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再次踏上了他熟悉的這片熱土。
習近平沒有忘記棚屋區的百姓。他說,現在棚屋區少了,但這項工作還要抓緊。加快舊屋區改造步伐,既可以改善人民群眾的住房條件,又可以改善城市面貌。
對福州打造宜居城市的做法,他給予了肯定。他說,福州市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衷心祝福福州明天更加美好。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蒼霞新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上榜中國人居環境獎。
中央八項規定指出,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干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
不論在基層、地方還是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倡導并帶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牢牢植根人民,不斷造福人民。
心系民生,枝葉關情
一句承諾
讓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向陽而生、拔節生長
福建日報社全媒體傳播中心出品
資料來源:《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習近平在福州》、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