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大學暑期實踐帶云南鄉村孩子走進都市感受世界
個子比同齡女孩要高,身體也更消瘦一些,一頭清爽的短發,話不多,只是瞪大了眼睛盯著些新奇玩意。她叫林鍶,在麗水市縉云縣雙溪口鄉中心小學讀四年級,從出生到現在,她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這是她的一次。
這個月,中國計量大學緣溪漁暑期實踐隊的同學們把林鍶接到杭州,帶她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她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自2015年起,中國計量大學與麗水市縉云縣雙溪口鄉中心小學簽訂了德育實踐基地。每年暑期7月份,中國計量大學都會有實踐小分隊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支教活動,今年已是第4個年頭。暑期實踐隊員們發現這所小學的孩子很多為留守兒童以及貧困家庭,林鍶就是其中之一。
在和學校老師溝通及家訪過程中,大家了解到林鍶家庭很困難,父親為打工者,收入微薄,母親腿有殘疾長年臥床,還有一個弟弟有腦部疾病,六歲了仍舊不會走路,時常會發顫。
“我們一開始接觸到林鍶的時候,可能是家庭等原因導致她性格內向,在校時常一個人呆著。” 實踐隊員們在家訪和課堂中發現了女孩的心思。
如今已大三的李當博同學,過去兩年都參與了雙溪口鄉中心小學的支教活動。他是林鍶印象最深刻的大哥哥。“其實,她和普通孩子一樣,也會有點小調皮,第二年我們去的時候,發現她還多了些小女生的害羞。但可能心理防線比較強,需要慢慢走近。”李當博說道。
今年是中國計量大學暑期實踐隊幫扶林鍶的第三個年頭。為了滿足她對大城市以及大學生活的向往,這個7月隊員們把林鍶帶出了鄉村。
她看見的大學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在杭州的兩天時間里,林鍶被帶著在大學等處轉了轉,小家伙看到陌生的一切,雖然話不多,眼睛里充滿新奇與興奮。
來到中國計量大學,林鍶參觀了學校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室。恰逢第二天大學生智能互聯華東賽區比賽要在中國計量大學舉行,參賽同學們正在實驗室內做著賽前準備。看見小朋友來參觀,一位同學立馬拿著自己的四軸飛行器展示了起來。“這是它的四個翅膀,中間是它的大腦。你看它飛起來的時候,我把手放在它的下面,它就會跟著我的手飛。”
林鍶目不轉睛地看著飛行器,很緊張,不敢碰。在哥哥姐姐們的鼓勵下,她嘗試著伸出手學著控制飛行器。實踐隊員王好告訴記者,“她很喜歡參與。在參觀博物館時,她就喜歡可以互動的機器,比較容易被這些吸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短短幾個小時里,林鍶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大學,也知道了大學里的上課方式。看著實驗室里大家圍著做實驗時,林鍶悄悄告訴記者:“大家一起做實驗,比教室里上課好玩多了。”
這恰巧符合了暑期實踐隊員們今年的支教口號——“緣溪而魚,信想漁成”。
緣溪漁暑期實踐隊隊長俞若琦告訴記者,“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我們知道當地的教育資源匱乏,孩子們不一定能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他們需要隊員們的引導,因材施教,幫他們產生對知識的興趣。”(記者 朱燕 見習記者 應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