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人大附中早培班八年級學生程云飛關于視覺傳達技術濾鏡效果的科研報告,震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和專家。據了解,人大附中早培班六年級的學生一年需要閱讀課外作品500萬字。
拔尖創新人才正成為大學和基礎教育共同探討的熱門話題,目前,各重點大學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創造了環境,“英才計劃”目前招生1755人,“拔尖人才”已有3500名本科生畢業。
人大附中早培班招千名學生
記者昨天在人大附中舉行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與綜合培養研討會”上了解到,人大附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實驗項目(簡稱“人大附中早培班”),實施從小學到高中貫通培養,如在初一就開始上初三才開設的化學課。早培班6年級的學生一年需要閱讀課外讀物500萬字,包括紅色經典、動物小說、兒童文學、現當代文學。早培八班、九班的學生關注非京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并撰寫調查報告,其中一位學生長期關注留守兒童,并在報刊上發表了文章。人大附中副校長高江濤透露,早培班從2010年開始招生,起初招生80人,現在每年面向全市五年級學生招生160人,目前共有1000多名早培班學生。
中科大少年班每年招50人
最早招收超常兒童的大學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尹民教授稱,中科大少年班創辦于1978年3月,已經持續了38年,畢業了3470名學生。1978年至2003年少年班1741名本科畢業生統計中,210人有在國外研究性大學深造經歷,目前在美國的占51%,在國內的占41%。畢業10年的畢業生中,55%在企業,18.5%在教育科技部門,17%在金融部門。據尹民透露,少年班每年招生50人左右,寧缺毋濫,年齡不超過16周歲。
“英才計劃”共招1755人
“從2013年開始,連續三屆選拔高一學生。”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國家英才計劃負責人徐延豪透露,“英才計劃”聯合15個城市包括北大、清華、中科大等在內的20所重點高校,面向高一學生招生,三屆共招1755名中學生,今年繼續招收600名高一學生。“英才計劃”共有347名導師,其中院士37人,一般培養時間為一年,以學生的學科興趣導向為主,這些中學生參與到導師的實驗室,和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起學習,參與野外考察等學科實踐,并參加國際學科競賽和學術交流。這些接受“英才計劃”培養的學生,目前有66%考入了985大學,10%考入211大學,10%考入歐美名校。
“拔尖計劃”學生多繼續深造
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介紹,大學開辟“試驗區”,構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專門通道。教育部與中組部、財政部于2009年共同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拔尖計劃”。目前,“拔尖計劃”在北大、清華等20所重點大學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進行。通過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培養,探索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培養機制,最大限度地發展個人興趣專長和開發優勢潛能。
目前,“拔尖計劃”共培養出四屆畢業生共3500人,支持本科生總數累計達7600人。前三屆畢業生中,96%的學生繼續攻讀研究生,其中有50%的學生進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國際知名大學深造,15%的學生進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頂尖級大學深造,初步實現了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階段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