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把自娛自樂變成課程開發
這個由“玩寫作”為出發點的設想就這樣變成了六個完整的寫作活動,變成了一個市級一等獎課題,變成了一本書。當我帶著這些成果與我的同行分享時,我又收獲了很多老師的支持。
他們向我要課件,要設計,要學生作品,他們將這些活動“移植”到自己的課堂,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并且和我一樣,看到了學生在寫作上的變化和進步。這個時候,我開始考慮將這些活動做成一門課程,我想這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邀請了學校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師一起完成這項工作。既然是課程,就和我之前的“自娛自樂”有所不同。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課程的對象。當時大部分老師都在高一,因而我們打算定位到高一學生,又由于創作活動大多分小組展開,而且要作品展示,人數太多不適合,所以我們將班級人數確定為45 人。
還由于我們主要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創作,成為作家,而是感受多樣化的寫作,使之成為現有寫作形態的一種補充,希望依托這些活動,讓寫作更親近學生生活,更貼近學生心靈,建立寫作的自信,所以我們要求申報這門選修課程的學生可以是“討厭作文”,但必須是“對表達有興趣”的學生。
其次,拿什么樣的活動來吸引這些孩子呢?我想,篇幅不能長,否則學生會畏難;內容要有趣,否則學生沒動力。
最后針對高一學生,我設計了“創意介紹自己”、廣告、演講詞、訪談錄、繪本、“拍客”這六個寫作活動。除了最后兩個活動外,其余四個都是新增的。
這個時代給了很多人自我展示、自我表現的機會,如何讓人們迅速認識自己、記住自己,這就是“創意介紹自己”的用意;
好的廣告詞越來越超越“廣而告之”的功能,變成了智慧和理念的較量;
“演講詞”看似是一個尋常活動,但我們在活動設計中更側重其生活化的一面,極力避免“高大上”“假大空”的演講內容,如我們在演講中設置了“潮流以瘦為美,很多同學也加入了減肥行列,胖同學經常被人嘲笑,請以‘我為胖胖代言’為題發表一篇演講”、“你的家離學校較遠,爸媽不放心,堅持要送你上下學,而你很想獨立,請你向父母發表一篇演講”等現實性題目;
而“訪談錄”我們則選擇了“這個城市的書店風景”這一載體,讓學生走出校園,感受城市之光,以及在電商背景下書店艱難生存的現實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