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琴琴(化名)就讀于新洲區陽邏街金臺小學,今年1月,她被診斷患有膠質瘤,生命垂危。其父陶國梁到湖北省中山醫院、同濟醫院四處求醫問藥,前后花費7萬元,未來還要花費多少,還是個未知數。
陶國梁拿出孩子的社會保險卡,準備申請報銷部分醫藥費,結果被告知,琴琴的社保卡上沒有余額,報不了。
在學校買的醫療保險竟然沒有生效
陶國梁清楚記得,2016年12月學校代收了209元錢,為何現在卡上余額為零呢?陶國梁立刻到學校詢問。“孩子的保險費用沒有交上去。”老師的話讓陶國梁感到意外。
陶國梁轉頭又向新洲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險局求助,希望補繳。人社局工作人員告訴他,保險是先購買后享受,即使補繳,這次看病的錢依然不能報銷。
“如果有醫療保險,孩子這次看病可以報銷大約3萬元。”陶國梁算過賬,可是現在,分文報不了。事后,他多次找到學校老師,可總也沒有滿意的結果。
雙方各執一詞
爭論是誰耽誤了繳納救命錢
陶國梁手上有一張日期為2016年12月13日的收據,收款事由為合作醫療款,費用是209元。收據下方落款是一個“邱”字,而“邱”則是琴琴的老師。
邱老師坦言自己只是按學校要求代收錢款,錢早已交給了學校行政人員,為何發生此事他并不清楚。當武漢晚報記者希望老師提供學校相關負責人電話以便進一步了解情況時,這位老師稱他會幫助解決,沒必要將事情鬧大。
記者隨即采訪了新洲區陽邏街教育總支。教育總支副書記張立群稱,在陽邏街轄區內,除琴琴外,還有一名學生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經初步了解后,琴琴的合作醫療款沒有及時交給醫療保險主管部門,致使錢款到位時,醫療保險系統網絡關閉,從而使琴琴無法享受醫藥費報銷。“目前,琴琴的錢款由學校保管。”張立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