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應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理想的師生關系怎樣建構?讓每個教師潛心育人,注重身教,需要哪些保障?
“對于教師來說,必須強化個人道德修養,牢記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和使命,不忘初心,樂于奉獻。如果無法認識到這一點,就難以在教師崗位上立足。對于學生來說,要認識到教師教書育人的不易和艱辛,要認真配合好教師的教學工作,尊重教師的付出和勞動。”陳超說。
在陳超看來,理想中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從中獲益。“要想配得上教師這一神圣的稱號,除了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之外,還需要在個人道德品質上下功夫,把師德師風作為火線和紅線,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志業。”
陳超建議,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政策法規的規范、監督和制約作用,將政策法規落到實處。“要關注學校和校園生活,盡可能為教師創建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包括先進的文化、透明的程序、公平的規則、和諧的關系。”
黃德寬強調,全社會都要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提高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讓教師真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教師準入制度,吸引優秀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淘汰不稱職的教師,做到有進有出、動態調整。”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邢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