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描述。
【設疑】正所謂“棋有棋路”,這些棋子的走法就是象棋的規則,可這些規則定得這么死,是否限制了棋手水平的發揮?
學生討論作答。
【歸納】恰恰相反,只有在公平的環境里才能保障棋手水平的發揮,而公平需要規則來保障。
【承轉】不只下棋需要規則,生活處處都需要規則,我們每天上學路上,就需要遵守交通規則,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可能會出現什么現象?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這會帶來什么后果?
學生根據問題層層推進思考。
【設疑】同學們猜猜,我國去年有多少人死于交通事故?造成直接財產損失有多少?
學生饒有興趣地猜想,教師出示數據。
【歸納】這就是無視規則付出的代價,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承轉】你們理想的交通狀況是怎樣的?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狀態?
學生思考作答。
【歸納】人人遵守交通規則,可以使道路順暢,我們可以享受更多的道路通行自由。如果這里不是十字路口,而是整個社會生活,那么人人遵守規則,我們可以享受更多規則規定范圍內的自由。
(設計意圖:通過再現生活畫面,以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又回歸于生活,可激發他們去尋微探幽,并在“知”的臺階上跨上一級。)
遵守規則
【設疑】過馬路時,如果前方亮的是紅燈,但車子離你還比較遠,此時你通常是怎樣做的?
學生實話實說,大都坦言闖過紅燈。歸納起來,闖紅燈主要出于以下幾種心理:認為“我是安全的”,于是“勇敢”闖紅燈;認為“我有急事”,要分秒必爭,所以闖紅燈;本來是打算等綠燈亮起再走,結果發現有人闖紅燈了,于是也跟著闖。教師板書以上闖紅燈心理。
【設疑】現在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以上心理,此刻,你又持什么觀點?
學生由開始的實話實說走向冷靜的思考,并作答,教師引導歸納。
【歸納】第一種觀點是一種僥幸心理,殊不知大多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事前的僥幸心理。同時這種行為還會帶動他人破壞規則,如果人人都破壞,那規則就形同虛設,等于沒有規則。
第二種心理,時間寶貴、爭分奪秒都沒錯,但不能跟紅燈爭分奪秒,這是拿生命當賭注。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別的方式爭分奪秒,比如提早一點出發。
第三種心理,這是盲目從眾、隨大流的表現,缺少自己的主見,遵守規則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
【設疑】一定要等綠燈亮了再走,是不是很傻很刻板?請四人小組討論。
學生討論后作答。
【歸納】遵守規則有時真需要一種“傻”勁。雖然對有些執意要闖紅燈的人我們無法阻攔,但如果我們堅定的站在那里,用自己的行為塑造一種美的形象,后面有些人還真說不定會站住腳步。用自己的行為改變別人,這就是一種成就,我們也有理由自豪。如果你已經做到這一點,請繼續堅守這種美的形象,如果你還沒有做到,請試著去做一下,相信會體驗到一種成就感。
【設疑】再比如你到超市里買東西,你選好東西后,你會怎樣做?
學生實話實說。
【承轉】可有時我們還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排隊已經等了很久,結果發現自己還必須買另一樣東西,此時你又會怎樣做的?
學生實話實說并說明理由。比較多的是想盡各種辦法搶占位置,比如拿個籃子或叫其他認識的人。
【設疑】那占位置法好不好?是不是可以節省時間?
學生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