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檢察官向涉案6人家長詳述法律規定,要求在逃人員自動投案并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最終,涉案6人家屬分別與被害人達成民事調解,趙某等6人到公安機關自首。
檢察機關及時建議公安機關對其余5人采取取保候審措施,要求延遲至高考結束后移送起訴,并分別與6人及家人簽訂了幫教保證書和承諾書,要求6人復學參加高考?,F6人均已考上大學。最終,檢察機關決定對6人作不起訴處理。
“對一貫表現不好,經常恃強凌弱的在校生應嚴肅處理,以儆效尤。對初犯偶犯的在校生,犯罪后果不是特別嚴重,能真誠悔罪,取得被害人諒解,有幫教條件的,從輕處理效果更好。”該負責人說。
在校初中學生徐某走路時與另一學生王某發生肢體碰撞,并與王某等人發生口角,王某等人毆打了徐某。次日,徐某伙同劉某、曹某等10人將王某強行帶至宿舍毆打,致王某重傷二級。德州市檢察機關辦案中懲防并舉,有效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針對10名犯罪嫌疑人均未滿16周歲,9人在上學,多人迷戀上網打暴力游戲,遇事沖動、易怒的情況,檢察機關對徐某等10人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制定個性化《矯治計劃》,禁止10人進入網吧,必須接受戒網治療和法制教育。
由于徐某、劉某、王某父母鬧離婚,他們對家庭極度失望,檢察機關遂對其開展心理干預,并派出檢察官作為“幫教老師”進行“一對一”幫教,同時與社區、檢察室共同搭建幫教平臺。目前,已有5人在全班乃至全校名列前茅。
“法治進校園”提升學生法治意識
據了解,在認真履行批捕、起訴、法律監督等職能的同時,山東省未檢部門還不斷加大法律宣傳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有效預防違法犯罪。
實踐中,先后涌現出一大批經驗做法:淄博市張店區檢察院聯合教育局編著、印發了全省首套法治教育類校本教材;濟寧市任城區檢察院依托“互聯網+”,創建了“陽光未檢平臺”延伸未檢檢察職能;武城縣檢察院依托“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檢察監督信息平臺”參與校園周邊環境和校園安全綜合治理;沂源縣檢察院探索法治班主任破解在校學生法治教育難題;臨清市檢察院“三堂課”辦案模式整治校園欺凌行為。
“法治進校園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職能和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管理職能,聯合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力量,走進校園開展法治宣傳和法治教育,全面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法律素養,促進其健康成長。”山東省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呂盛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