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晨5點半,李明希和愛人就帶著女兒李雨欣從南京寧海路出門了。盡管2017年美術類專業省統考要8點半才開始,但由于擔心堵車,老李還是決定趕個“早集”。到達考點——南京師范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仙林校區時還不到6點半,門口的車子卻已排成長龍。看到外地考生一下大巴就忙著拿出畫板練手,老李猶豫了半天和女兒小聲說了句,“要不你也練練?”
昨晨趕赴“美術大考”的全省考生共3.12萬名,散落在7個考點上,其中,南京考點學生來自寧鎮常三市。泱泱報考大軍,較去年實已減少2000多人,與2011年的44948人相比,更是大降近1.4萬人。但是,考生減少并不能與藝考降溫直接畫上等號。
半路出家,如此選擇很無奈
“我們的目標是北京,‘中字頭’的美院。”李明希說這話時,女兒已經進了考場。目前就讀于寧海中學的李雨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畫,不過,從小學到初中,畫畫也就是上個“興趣班”,直到中考失手與理想高中擦肩而過之后,美術就成了“人生的另一種選擇”。
老李說,“寧海”本身就是藝術類高中,女兒在學校是班長,文化課并不差,加上自小有興趣,所以藝考有信心。
與李雨欣不一樣的是,“奮戰”在美術“大考”考場上的考生,“半路出家”的并非少數。
“畫戴帽子的人物,還是第一次考,而且帽子還是癟下去的,難畫。” 走出考場,有考生大喊考題出乎意外。據他們回憶,今年的素描考題,是畫一位戴鴨舌帽的老人,臉向右側,臉上光線明暗有別。
“今年4月才開始轉來學畫畫。”常州武進區實驗中學女生小周告訴記者,如果考文化課,成績也就200多分,考不到好大學。但參加藝考,說不定還能考上好一點的大學,“露牙的老人不好畫,帽子也不好把握。黑白灰畫不好,明暗交接線也難處理。速寫是畫兩個打掃衛生的姑娘,一個站著拿拖把,一個彎腰,人物各部分比例的把控比較難”。
“我的文理科都不怎么樣,就報了美術班。”南京六合實驗高級中學考生小王說,她讀的美術班一共80多人,都是高二分班后開始學。因為以前沒有畫畫功底,學得很辛苦。“最近一個月突擊畫畫,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7點多開始畫畫,中午稍微休息一會兒,除了吃飯,一直畫到晚上10點。”
常州千文畫室王老師告訴記者,這次他們畫室共有130多名學生來考試,包了4輛大巴。“一半左右都是初中開始學的,還有不少是從高中起步,‘小高考(精品課)’之后轉行藝考的也有20多人。畫畫這個東西,其實還是靠天賦,有的學生‘小高考’之后才學,但現在畫得就很好。”
寧海中學高三學生許文的媽媽對此并不認同,“藝術靠突擊沒用,還是要靠底子靠積累。我們家孩子上幼兒園就報美術班了,這么多年一直堅持到現在。我們就想能上一個好點的美院,好好畫下去。”
門檻筑高,“降溫去火”尚待時
“速寫科目特意選擇了穿裙子的模特,對衣服褶皺的處理,要求考生能精準把握人物形態,否則很難出效果。素描安排的模特不僅戴帽子,還露齒一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細節變化,考查考生處理畫面的能力。”黑鷹畫室老師張貴陽分析。
中午休息時,記者聽千文畫室的考生交流——有的外地考生畫前竟先畫了60多個格子。原來,為讓“半路出家”的考生快速掌握畫面,有的培訓機構就想出了“九宮格”的應試技巧,但畫60多個格子的做法,實在罕見。
張貴陽認為,藝考出題范圍正越來越寬廣,越來越靈活,避免了常規訓練的套路,將篩掉那些突擊類、程式化訓練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