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同學:我條碼找不到呀。
買家:你用手機拍一下左上角的付款碼給我掃一掃付款,截屏條碼掃不了。
L同學:那我試試。(發給對方一個收款二維碼)
買家:這個不行的,要有條碼才能付款。(發來一張條碼做示例)像我這個。
隨后,L同學發過去一張條碼照片。
買家:剛看到超時了,你更新過了重新拍張發我。拍好了要快點發給我,不然超時了就付款失敗了。
之后買家“自由自在”又稱超時了,還一再“埋怨”是L同學發得太慢了。直到L同學第三次發去條碼照片,對方稱還是不行,L同學覺得很無奈,交易只好作罷。
分析
誰發條碼誰就在付款?
事后,L同學分析了她上當的過程。首先,付款條碼實際上指的是L同學向對方付款,而不是對方付款給她。“我當時看到付款的字樣,就以為是她付款給我。”L同學懊惱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