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文化氣息當然離不開教育的滋養。
中世紀的蒙昧時期,英格蘭在11世紀和13世紀先后建立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這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兩所高等學府。
隨著羅馬教廷分裂(1358年)、教義的多樣化,地域特征和訴求逐漸代替了統一的、神的意旨。蘇格蘭地區的教會也紛紛效法歷史更為悠久的博洛尼亞大學、巴黎大學,開始籌建自己教區內的教育機構,圣安德魯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阿伯丁大學應運而生,這種教會主導的模式直到16世紀愛丁堡大學成立前才發生了本質變化。上述這些高等院校被稱為英國的古老大學(ancient universities)。
在牛津、劍橋之后的六七百年間,英格蘭的高等教育處于相對保守和落后的階段,直到1832年才成立了第三所大學——杜倫大學。而此時,英國正處于工業革命的高潮時期,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謝菲爾德、布里斯托、利茲、紐卡斯爾等重要的工業中心,市場對高層次技術人才的需求,推動了當地應用技術學院(Polytechnics,很像咱們國內的專科或高職)和專業學院的蓬勃發展。
以紐卡斯爾市為例,1834年當地建立了醫學與外科學院(School of Medicine and Surgery),1871年軍火巨頭兼工程師威廉·阿姆斯特朗(William Armstrong)推動建立了物理學院(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也就是后來的阿姆斯特朗學院(Armstrong College)。醫學、物理等專業隸屬于同樣在英國東北部的杜倫大學,也就是說,紐卡斯爾的第一所大學實際上是杜倫的紐卡分校。又經歷了多年的重組,紐卡斯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直到1963年才正式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