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現場還有一些菜的名字頗引人注目:掌上明珠、姜太公釣魚、望子成龍、苦口婆心……前不久走紅的名稱“藍瘦香菇”,也被上海理工大學廚師張海羅用作菜名。
不過,學生評委、上海海事大學國際航運專業大二學生符沁告訴記者,他們主要看中的菜品的口味和價格,“名字什么不是很重要。”
除了來自各個高校的學生評委,還有5位專業人士也參與現場評審。專業評審之一、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長寧告訴記者,因為上海大學生來自各地,“又在長身體”,高校菜要做到營養豐富,也需滿足各式口味。專業評審們主要考量菜品的色、香、味、形以及創新性和合理性。
上海師范大學廚師正在制作“白玉鵝肝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