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以思想思辨為主的哲學閱讀更少。這個問題可能是由于太缺少這方面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造成的。我們曾推薦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閱讀《兒童哲學智慧書》,孩子們非常喜歡。還有蔡志忠先生的一套漫畫系列也非常棒,我們也希望出版界更多地給孩子提供這樣的好書。
在小學階段閱讀教學堪憂的背景下,一些課外輔導機構(gòu)開始涉足閱讀教學。筆者聽過一些輔導機構(gòu)的錄播課,完全變成了書籍的知識點梳理,理性分析代替了學生的感性認知,什么名著中的人物關(guān)系圖、人物品格思想分析,吞沒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教學形式上來說,課外輔導機構(gòu)的講讀代替了學生閱讀,是件飲鴆止渴的事情,學生似乎讀了很多書,其實都是聽來的,不是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的積累。但也有一些課外輔導機構(gòu)做的一些閱讀課程非常不錯,如某個機構(gòu)的“超級閱讀計劃”,視野非常國際化,引導學生不光要讀書,更要去實地考察采訪,閱讀的書目還有經(jīng)濟學、管理學,還進行“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意能力”的訓練,這跟今年北京中考作文題“讀書實踐收獲”的價值取向非常吻合。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