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長期任教初中,幾年接手一輪小學畢業生,對孩子的閱讀情況有一些認識,管中窺豹,僅供參考。
現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閱讀,很多家長引導孩子讀了一些書,整體上看孩子們在閱讀方面呈現出一定的性別特點,比如女生可能更喜歡曹文軒、楊紅纓的系列著作;男生則比較喜歡一些科普知識類書籍和雜志。
這是我們觀察到的小學生閱讀比較好的一方面,而讓我們擔心的是孩子們在閱讀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小學生閱讀能力成長的最肥沃的土壤,但就我們接觸的學生來看,抄字詞、抄課文還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這讓學生很反感。不僅沒有了閱讀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沒有培養起好的閱讀習慣、獲得閱讀的技能,只靠家長和課外輔導機構還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學生閱讀內容比較碎片化,閱讀的最高層次——主題閱讀比較缺少。很多學生對歷史人物有比較多的了解,能說出很多,但缺乏對一個歷史人物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很多同學也能說出很多科技名詞,但缺少對一個科技領域深入、細致、多角度的了解。
第三,在閱讀內容上,知識科普類居多,情感體驗、熏陶為主的文學閱讀缺失。這個問題可能更多存在男孩身上,也許是因為男孩情感心理成熟相對晚一些。如果是這樣,老師和家長就應該更關注文學閱讀在男孩成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