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兼職科研人員和教師的考核也同樣重要。近年來,我國高校聘請了不少兼職教授。有的兼職教授確實想發揮作用,為培養人才、開展科研出力;有的看重的是頭銜或者學術資源,兼職教授沒有具體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任務,卻拿兼職薪酬,不在個別。高校的用意在于搞好“人脈關系”,在各種學術評審、評 價中派用場。這次《意見》提到,科研機構、高校應當規定或與科研人員約定兼職的權利和義務,實行科研人員兼職公示制度,如此能夠避免兼職成為“吃空餉”。
科研人員、高校教師資源不同,有的擔任行政領導,有的是院系、學科負責人,因此要防止兼職產生利益輸送。拿學校教育資源、學術資源,在招 生、人才培養和校企合作中,與校外資源進行交換,時有發生,由此滋生了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如果教師兼職牽涉到具體利益,就要建立利益回避機制。
讓每個科研人員、教師樂于工作,人盡其才,這是發揮知識價值的最重要途徑。高校和科研機構應致力于提高科研人員和教師的待遇,讓他們過上體 面的生活,不必總想著通過兼職兼薪掙錢;要擴大科研人員和教師實現自己教育夢想和學術夢想的空間,需要高校和科研機構改革考核評價體系,營造尊重科研人 員、教師的環境,以此激發他們的知識創新活力。
文/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