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忠最初自行前往體檢,是7月1日,也就是首次體檢的前3天,地點在清遠市英德市人民醫院。官方組織第三次體檢的次日,陳建忠又去了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而在知道自己未被列入第三批體檢合格人員名單之后,7月28日,陳建忠自行到了清遠市人民醫院、清遠市中醫院。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致電上述4家醫院,4家醫院工作人員均確認陳建忠提供給媒體的4份體檢報告是真實的,報告中,陳建忠白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指標確實正常。部分報告存在血小板壓積、血小板計數或者平均血紅蛋白量偏高的情況,但按照信訪答復,這些指標并非陳建忠體檢不合格的原因。
短時間內,幾份體檢結果天差地別,甚至同一家醫院的檢測結果都不相同,陳建忠十分困惑。
記者注意到,根據《公務員體檢操作手冊(試行)》,“實驗室檢查”條款要求,“對于檢查結果較參考值稍高或稍低者,在排除器質性病變的前提下,一般不做單項淘汰,而由主檢醫師結合其他檢查結果,綜合判斷,作出正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