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氣來洗手,哈口氣判斷疾病,精確搜尋霧霾來源……昨天晚上,在浙江大學2016年學術年會開幕式上,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學術成果獲得表彰。
這些成果的主要研究者都是學生,研究覆蓋了環境、機械、能源、醫療、生命科學、人文教育等各大領域,同學們從一個好奇的點子開始,創造出了許多具有應用價值的高端發明,其中一些項目已在國內國際獲獎。
圖片來源:網絡
生物傳感器:你的家庭體檢醫生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博士生張迪鳴團隊現場展示了一個智能手機端的生物傳感器,大小只有智能手機的一半。
“你只需要輕輕呼一口氣,這套儀器就能從你呼出的氣體成分中,初步檢測身體健康狀況。”張迪鳴介紹說,這套傳感器與智能手機相連,呼出氣體后,健康報告就會顯示在手機上。
市場上能夠檢測健康狀況的智能手環,一般檢測的是溫度、脈搏等物理參數。而這套生物傳感器運用了石墨烯這種新型材料,它的目標物是化學元素,敏銳的“嗅覺”讓它能更深度、準確地體現身體健康狀況。
智能手術燈:醫生的高能眼睛
除了智能手機,手術室里也用起了智能手術燈。這項發明在今年第44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銀獎。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朱林靖、申俊飛團隊在傳統手術燈的缺陷中開啟了新思路,發明了智能LED手術無影燈。
“很多疾病早期檢測、切除不到位,跟醫生手術室用的燈有關。” 申俊飛說,比如癌癥早期檢查時,醫生如果不能及時看清所有腫瘤組織,那么之后癌細胞還會擴散。
這種智能手術燈有四個燈盤,通過調節光譜,來增強不同組織在光照下的區別度。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可以根據手術需要和個人習慣,隨時調節光斑的大小、光亮程度、光譜、顏色均勻性以及無影率。
這種智能手術燈已經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等醫院試用,得到較好的反饋。去年十月,這項發明獲得國家挑戰杯一等獎。
用空氣洗手:省水又酷炫
普通人洗手就是用水沖,頂多擦點肥皂,擠點洗手液,而李啟章等同學則發明了一套“空氣洗手裝置”。
只要站上裝置的洗手臺,我們的體重就能將空氣壓縮而出。“就像是一個打氣筒。壓縮出的空氣,在水龍頭處形成流體,和水結合在一起。這樣,我們就能把手洗干凈啦!”
顯色反應和細菌殘留實驗證明:通過這種方法洗手的效果,和普通的洗手方法是一樣的。
這個裝置只需要依靠我們自身的重力作為驅動,既能保證洗凈程度,又能節約90%的水,整個過程完全無能耗,節能環保。
去年,在第二屆全球重大挑戰峰會中,這項發明在諸多世界頂尖名校中脫穎而出,獲得唯一的金獎。(通訊員 戴文君 記者 章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