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書撕下來“聽”,構建了自己的“天空之城”
吳可彥如此驚動文壇,他的創(chuàng)作才能有多特殊?人民網(wǎng)記者專程赴他的家鄉(xiāng)采訪,揭開了這位稟賦不凡的作家的特殊生活。
他讀的書多而雜,閱讀方式也很“奇葩”:把喜歡的書撕下來,把書頁放在掃描儀,識別后存進電腦,然后靠軟件來“聽”。掃描一頁書要20秒。哪怕是這20秒的掃描時間,他也利用來“讀”別的書。他“讀書”的勤奮是別人望塵莫及的,他一天能聽一部長篇小說。雖然他每天可以“聽”20萬字,但是一般只控制在10萬字以內(nèi)。他說,為了更好地理解消化,不貪多圖快,還要考慮做筆記。
他設定的閱讀軟件語音讀速每分鐘超過600字,比別人快了3倍左右。別人只能聽到一些模糊的語音,他卻能清晰捕捉每個字。現(xiàn)在,他電腦硬盤里存了七千多本書,他差不多“讀”了一半了。
而他的創(chuàng)作之能力,讓人咋舌。他花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一部長篇小說《茶生》,并且,他寫了兩個版本,一個版本15萬字,另一個版本13萬字,后者因為感覺“沒法閱讀”,被他果斷拋棄。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寫完《茶生》,他是“幾乎沒有睡覺地寫完”。大睡了幾天后,他開始修改。這部作品被他修改了30多遍。
在吳可彥令人驚嘆的作品中,不僅有博爾赫斯、卡夫卡等年青人不一定熟悉的名字,還有一些奇怪的概念,也有年青人愛看的奇幻元素,這些是與他的視力逐漸減弱還有“奇葩”的閱讀方式分不開的。
上初中時,吳可彥被確認有嚴重眼疾,但是他總是在放學路上到一家小書店,堅持用微弱的視力讀東西方經(jīng)典。他把每個月50元的零錢都用來買打五折的古書。書中,帕斯卡爾、尼采、莊子、卡夫卡、莎士比亞、博爾赫斯等人的思想啟蒙了他。而他讀書的“奇葩”方式更讓人吃驚:“我就把十本書疊放在書桌左側,然后拿一本過來讀十頁,讀完后疊在右側,之所以這么讀,就是為了讓各種思想在腦袋中撞擊,如此一來,我不記得什么思想是什么人的,一片混沌之后,我產(chǎn)生了自己的思想。”
高中開始,他視力越來越差,只能在盲校就讀。但是,為了寶貴的“看得見的時光”,他仍然勤奮讀書,結果由于用眼過度,在去年年初,完全看不見世界了。雖然看不見世界了,他的世界依舊精彩。
吳可彥在去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八度空間》里寫到:“我寫小說的時候看不到屏幕上的字,是語音軟件給我讀出來。”而他的房間,還貼著十年前自己喜歡的意大利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的球員照片。哪怕到了現(xiàn)在,他還會摸索著用手機定時,半夜起床“聽”球賽。像很多年輕人一樣,他喜歡周杰倫,甚至把《范特西》的歌曲名嵌入自己的小說框架里。他也喜歡漫畫,甚至會一個人用吉他彈奏宮崎駿《天空之城》的主題曲《伴隨著你》。
在讀大學期間,吳可彥的勤奮和才情,也為他贏得了愛情。在長春大學特教學院讀書時,有位到學校讀書給他聽的志愿者喜歡上他。兩個人已經(jīng)一起走過五年。她陪著他,成了“他的眼睛”。他們打算年底結婚,構建自己獨特的“天空之城”。